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分析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将成为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重要的人文象征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明宫遗址公园园林景观的提升是解决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尽完善和不够精细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科学展示遗址景观,延续历史文脉、烘托文化主题、提高景观功能、满足人本需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规划
【正文】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遗址公园发展的速度是飞快的,所取得的成果是可喜的。
但是,关于遗址公园的相关理念、设计方法、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规划设计中经常出现遗址文化内涵表现力不强、遗址利用过度、景观建设违背遗址的历史原真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对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则显得十分必要。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将成为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重要的人文象征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明宫遗址公园园林景观的提升是解决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尽完善和不够精细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科学展示遗址景观,延续历史文脉、烘托文化主题、提高景观功能、满足人本需求的必然要求。
应以遗址公园的类型、景观特质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建设现状为切入点,对大明宫遗址公园的绿地景观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协调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园建设、彰显遗址文化和景观效果表达、完善遗址解读性与公园的参与性等方面探讨其园林景观提升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
然而通过调查却发现大明宫景观存在许多的问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绿地景观存在绿量匮乏、整体空间宏观布局缺乏有效围合、功能分区不够系统、景观缺少层次感、景观色彩单一、景观软化效果不突出、景观缺乏人本关怀、重要景观节点打造明显不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大明宫遗址公园是在城市公园的基本内涵中加以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功能,在具备一般公园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其有别于一般公园的特色。
例如:
一、观赏休闲性
由于人的参与性的提高,就要求遗址公园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与娱乐休闲性。
必要的山水、植物、建筑小品、服务设施等具有极高的景观性的园林景观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从事文化活动的绿色空间。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性
遗址作为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发展足迹和文明气息,对延续城市的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科学、艺术和历史等信息的传达也发挥着极大作用。
因此每个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就肩负了传承文化的责任,不论是通过遗址原真的解读还是景观的展现,都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
另外遗址常常是“地上破败不堪,地下气象万千”,因此即便是以公园的形式展现给广
大群众面前,但有些部分仍然是封闭保护中,用于科研考古,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遗迹的保护。
由于遗址的残损,使得可解读性大大降低,因此遗址公园的建设常常配套有各种讲解错失和高科技的复原展示手段,使得教育性大大提高。
三、经济带动性
由于遗址公园独特的文化与景观特色,使得吸引大批游客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尤其是遗址公园,不能将经济效益看得太重,而做出破坏遗址的不合理性建设。
由于遗址公园的建设,常常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改善与提高,使得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明宫遗址公园在规划设计是立足于充分的史料研究基础上的,在宏观布局上也遵循了其历史格局,但在整体的绿地空间布局上,却未形成大开大合的空间格局。
功能分区不够系统,未能充分利用植物分割区带;部分景观空间乔木规格小且统一,种植密度低,缺乏植物疏密有致的配置,无法达到有效分割和围合空间的效果;部分景观分区没有明确的主题,使得整体的绿地景观松散、凌乱,缺乏结构和序列上的美感;乔灌植物在数量和体量上严重不足,大面积开放的草坪空间,未设置相应障景,很长的路径上未建造任何可观赏的景观,没有形成空间围合,园区景观一览无余。
因此对大明宫遗址景观进行提升,就是将历史资源作为景观营造的文脉资本,从而实现文物的保护性和绿地的可观性的最大化、最佳化,使得历史文物遗迹因绿地而丰富景观和展示效果,园林也因遗迹的原真性和历史性而提升其文化内涵,两者相得益彰。
以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气息的绿地景观表达,展示千年盛唐的古老文化,从而营造一个集教育、娱乐、休闲和生态为一体的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空间。
大明宫应依照以下方面进行景观改造:
一、西安生态城市建设
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是在生态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历史与今人的对话,以历史的遗存融于真实的景观环境之中的方式,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丰富城市的生态空间(郑育林 2009)。
结合原有绿地情况,运用景观生态学知识和生态美学知识,以及具有生态意义的工程技术措施和造景手法,进行可持续的景观营造(马晨岭 2008)。
从而发挥其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音、吸尘、降温等生态效应,使遗址公园的景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二、唐代繁盛文化
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家宫殿,其建筑形式及其格局都是我国建筑史中极为典型的,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一段辉煌历史的标志性符号。
而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立,也成为今天西安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景观符号,进行景观优化时,要以传承历史文脉,重现“盛唐气象”为目标,营造“恢弘大气、质朴沧桑”的文化意境,体现盛世唐朝大气、雍容的景象。
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空间健康的生态系统。
三、遗址公园功能要求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罗列遗址与公园的填鸭式建设模式,因此在进行景观提升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遗址保护为根,加强环境整治与美化,提升城市整体景观形象,协调与城市功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让全社会在履行遗址保护义务的同时,共享遗址保护的成果,使文化遗产为提高当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
使人们充分感受到遗址公园在保护遗址、传承文化、提升城市价值、协调城市发展、发展现代文明、激发旅游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将大明宫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功能突出的城市中央公园。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立,是为了科学而合理的保护和展示大明宫遗址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为了解决西安的城市扩展与大遗址保护的矛盾,更是为了满足人们欲对遗址的前世今生了解的渴望,和对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空间的向往。
因此不论是在最初对大明宫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还是本研究针对遗址公园的绿地景观提升,都要以“保护遗址,传承文化,改善环境,造福于人”为最高指导思想。
对大明宫遗址景观进行提升,就是将历史资源作为景观营造的文脉资本,从而实现文物的保护性和绿地的可观性的最大化、最佳化,使得历史文物遗迹因绿地而丰富景观和展示效果,园林也因遗迹的原真性和历史性而提升其文化内涵,两者相得益彰。
以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气息的绿地景观表达,展示千年盛唐的古老文化,从而营造一个集教育、娱乐、休闲和生态为一体的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空间。
【参考文献】
车生泉,王洪轮.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杜金鹏.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 东南文化2010
胡小凯. 西安城市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胡畔. 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7.
詹秦川,贺鹏.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艺术的文脉研究[J]. 新视觉艺术,2011
朱晓渭. 西安遗址公园中构建古典园林的探讨_以仿唐园林艺术为例[J].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