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学史上,郭璞(公元276---324)以其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如符箓、祈禳、堪舆术等)而被历代"正统"的易学家所鄙薄,摒弃在易学家队伍之外。
这是很不公平的。
诚然,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士术者,《晋书》本传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郭璞为人禳灾祈福的种种"高明"的法术。
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郭璞的生平行状,并深入研读郭璞的诗赋奏疏,就不难发现郭璞一身数任焉:既是方士术者,又是儒家、道家。
《晋书》本传称郭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1],经术犹经学。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独特的禀赋[2],郭璞对儒、道二家都有天然之爱好,且都信之笃,钻之深,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这在士林中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对郭璞与易学关系作了探讨。
本文着重阐述郭璞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焦京易象数学。
《晋书》本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7] 又云: 景纯(郭璞之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
[8] 这就清楚地说明郭璞近承"郭公"的卜筮之术,远绍京房、管辂之易学,且已达到出神入化、超过乃师的地步。
京房是汉易象数学之集大成者,管辂则是曹魏时代承继京房易象数学的代表人物。
然而,京、管治易还是有区别的。
管辂只专注于八卦爻象和术数,而很少象京房那样引用《周易》卦爻辞阐释占卜结果,并以?quot;善易者不论易",故他被称为易象数学术数派。
郭璞擅术数,距管辂时代又不远,当然可算是管辂易术数派的继承人,后人亦因之并称他们的术数为"管郭之术"。
但郭璞并不苟同管辂"善易者不论易"的观点,相反地,他在自己的易占活动中,颇为重视用《周易》卦爻辞去阐释所占卦,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占筮经验,以著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晋书》本传载:郭?quot;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9]。
为了叙述方便,笔者从据象成辞、阴阳灾异说两方面剖析郭璞的易象数学思想。
一、取象运数据象成辞郭璞治易,极为重视《周易》卦爻象,寻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在"卦变"、"爻变"上下功夫,籍"互体之象"、"纳甲之象"以及孟喜、焦赣、虞翻诸家"逸象",以阐述所占卦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 1、用象灵活。
郭璞善于把所占之卦分解为内外卦或互体之卦,然后依据它们各自的象征物,予以综合分析,占断人事之吉凶。
如《晋书》本传载:璞既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
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异焉。
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蛊。
其卦曰:"艮体连乾,其物壮巨。
山潜之畜,匪?匪虎[1]。
身为鬼并,精见二午。
法当为禽(同"擒"),两灵不许。
遂被一创,还其本墅。
按卦名之,是为驴鼠。
"卜适了,伏者以戟剌之,深尺余,遂去不复见。
郡纲纪上祠,请杀之。
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亭驴山君鼠,使诣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
’"其精妙如此。
[2] [!--empirenews.page--]郭璞是卦所以能够灵验、"精妙",乃他依据所占之本卦、变卦的卦爻象(包括它们的内外卦和互卦之象),从它们的象征物象、事象生发开去,随意发挥以成辞,圆滑塞责而无差。
他所谓"艮体连乾",乃指所占本卦遁的下卦为艮,上卦为乾,据《周易o 说卦传》艮为山岳,乾为天,天、山皆巨物,此二者连用一体,故其物亦壮巨。
所谓"山潜之畜",乃就所占变卦蛊而言:蛊的下卦为巽,上卦为艮,据《周易o说卦传》巽为入即潜入,艮为山,畜潜藏山中,这里交代了巨物的容身之所。
前人对有与笔者不同的解释,清毛厅龄《春秋占筮书》卷三引述仲氏易解语云:"蛊上艮为山,互兑为潜"。
以蛊的二至四爻组成的互卦兑为潜,来解释"山潜之畜",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而这潜山之畜,郭璞又何谓"非?非虎"仲氏释云:"坤为?虎,以坤间二阳不成故也"[3],以为蛊卦中有三阴爻,本可组成互卦坤,但为中间的二阳爻所阻而不成;而坤在虞翻逸象中为虎,既不成坤,故云"非?非虎"。
郭璞所谓"身为鬼并",仲氏解释"三阴为鬼,蛊乃三阳三阴合并成卦"。
三阴为坤,而坤为鬼象,亦乃虞翻之逸象。
郭璞所谓"精见二午",仲氏释为"离五月卦为建午,蛊三至上为大离则倍午矣"。
蛊卦的三爻至上爻为大离(中间多功能一阴爻,故云"大离")。
据京房卦气说,离卦主五月,而五月纳午,大离则倍午,故去"二午"。
而"精见二午"。
当谓巨物在五月出现。
这时的"精"指巨物,它乃神异之物。
郭璞所?quot;法当为禽,两灵不许",是说巨物按理当为人擒获,可是"两灵"不答应。
两灵,当指庙神和?亭驴山君(即山神)。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入的郭璞《易洞林》,此处作"两翼不许",仲氏释为"离为雉,巽为鸡而无两翼",也是据蛊卦象(下卦巽,互卦大离)而言。
郭璞所谓"遂被一创",乃指遁卦的四阳爻减损了一阳爻,是为蛊卦;所谓"还其本墅",是说自遁之蛊,只减损了一阳爻,而两艮犹存(遁卦下卦为艮,蛊卦上卦为艮),也即两山如故。
这里是说巨物虽将遭受一伤,但终究会回归其原来的栖息之地即?亭驴山中。
最后郭璞断言:"按卦名之,是为驴鼠",谓遁卦的上卦乾为马,下卦艮为鼠(乾为马,艮为鼠,乃《周易o说卦传》八卦之喻象),今遁之蛊,乃乾一变(即减损一阳爻)而已失马形,是为驴鼠矣(据仲氏易解语)。
通过对上述郭璞占卦过程的阐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郭璞不仅用象灵活,而且对京房的卦气说等学说亦娴熟于心,运用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2、取象广泛。
郭璞占卦,除了依据《周易o说卦传》的八卦喻象外,又从孟喜、焦延寿、虞翻诸家易说中寻绎出许多鲜为人知或人们久已不谈的八卦逸象,用以阐析《周易》,预测未来。
这一点颇为后世易学家所赞赏。
上述的占例已稍有涉及,下面再举数例,(1)《晋书》本传载:时元帝初镇建邺,导(即王导)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出铎,以著受命之符。
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
"其后晋陵武进县人于田中得到铜铎五枚[4],历阳县中井沸,经日乃止。
[5] 郭璞预见东北郡县将出土铜绎,乃依据所占本卦咸;预见西南郡县有井当沸,乃依据所占变卦井。
咸的下卦为艮,依《周易o说卦传》艮为东北之卦,故铜铎当在建邺(今南京)的东北郡县出土。
而出土铜铎的县名之所以当有"武"字,是因为咸的上卦为兑,兑为西方之卦,西方属金。
《礼记o乐记》郑玄注:"武谓金也",孔颖达疏:"金属西方,可以为兵刀,故金为武"[6],故西方属于"武"位。
而在古代西方即右方。
《老子》第三十一章云:"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左右"之分在我国古代具有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
古人以左为阳,主生;以右为阴,主杀,即用武。
故右方理所当然亦属于"武"位。
郭璞正是依据咸卦的上卦兑在八卦中的方位,推知铜铎当出在一个名叫"武"的县。
那么,出土的又何以见得是铜铎呢?这是因为咸卦的上卦兑在五行中属金,互卦乾(三至五爻)在《周易o说卦传》里亦有金象,而古人通常所云"金"者多指铜,故出土者当为铜器;且上卦兑既属金,依《周易o说卦传》又有"口舌"象,则"金有口舌来达号令者",必铜铎也。
[7]而出土的铜铎何以五玫?笔者认为,咸卦中属于金象的上卦兑有二阳爻,互卦乾亦为金有三阳爻,二者合计明五阳爻,故云"得铜铎五枚"。
[8]咸卦的互卦乾依《周易o说卦传》为天象,互卦巽(二至四爻)依孟喜逸象为命象[9],二者合起来即谓"天命",故郭璞云铜铎为晋元帝"受命之符"。
这当然是为晋元帝上台制造舆论。
[!--empirenews.page--]至于"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的预言,则是郭璞附会所占变[1][2][3][4]下一页卦井的上下卦象及互卦象而成辞。
井卦的二至四通八达爻为互卦兑,三至五爻为互卦离,依《周易o说卦传》兑卦居西方,离卦居南方,而维系二者的中心点则在西南方,故井水沸腾之地当在建邺西南郡县。
而南为阳方,故该县以"阳"字命名。
井卦的下卦巽,其象为木(据《周易o说卦传》);互卦兑在五行中属金,巽与兑为金木之交。
[10]井卦的上卦坎,其象为水;互卦离,其象为火,坎与离为水火之际。
[11]把上述四种物象即金木水火,按其属卦在井卦中的位置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仲氏所谓"木间金得火而上承以水"即"薪在釜下得火而水乃沸"的景观。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木柴在铜锅下得火燃烧,井水于是沸腾。
仲氏对晋元帝司马睿得井卦予以很高的评价:"四正相缠,乾丽坤域,非中兴受命何以得此?"[12]四正,指井卦的下卦巽、上卦坎、互卦兑和互卦离,分别代表东(南)、北、西、南四个方位,它们相互纠缠,共居一卦。
井卦有三个阳爻、三个阴爻却不构成乾卦和坤卦,它们交错缠绕,融为一体。
仲氏以为,若非中兴受命之帝王,是不能得此大吉大利之卦。
这暴露了仲氏的封建宿命论观点。
(2)《晋书》本传还载:及帝(指晋元帝)为晋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出钟,以告成功,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
繇辞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者也。
"及帝即位,太兴初,令稽剡县人果于井得一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quot;会稽岳命",余字时人莫识之。
璞曰:"盖王者之作,必有灵符,塞天人之心,与神物合契,然后可以言受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