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杜牧诗三首ppt实用课件15
杜牧诗三首ppt实用课件15
首先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大家积累一定的 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 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其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古 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 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例如
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 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 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 人感想的媒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 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 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 实在是__历__史__的__必__然____。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 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 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 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 痴人说梦而已。
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_人___心__向___背___是
C.这两首都是咏史诗,都采用议论方法对项羽乌 江自刎一事发表看法。两人观点针锋相对,但都 能言之成理。
D.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 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而 有理。从艺术性来说,王诗胜过杜诗。
D(两诗的艺术性没有高下之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 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 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 无言谴责。
3.分析这首诗所揭露的社会现实。 (5分)
【揭露了唐玄宗荒淫误国, 鞭挞了统治阶级的骄奢生活, “一骑红尘”只为“妃子笑”, 是多么荒唐。】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 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 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4 .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 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 来的根据是什么?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杜诗中“不期”的语义是_______, 王诗中“势难回”的语义是_______.
2.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 了________这样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1.不可预料 局势难以挽回】
【2.百折不挠 或 胜不骄,败不馁】
〖 整体赏析 〗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 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 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 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 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
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 胜败乃兵家常事。
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_胜__不__骄__,__败__不__馁, 尤其是在_受__重__创__陷__绝__境__时,更应该“包羞忍 辱”,这才是_真__正__的__男__儿____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思考: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
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 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 好,为什么? (请在默写本上写下你的题型,2003年全 国春季高考及北京、上海高考都考此类 题型。对比鉴赏,便于考查思维的多样 性。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 想感情。多角度思维,必能得出多样性 结论。
D.王诗的第四句中的“势难回”指的是项羽 垓下失败之后,根据当时形势,再也难以回 到江东了。
D(“势难回”是指失败的局势难以挽回)
7.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 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面提供证据,宣扬了百折不 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
B.王诗充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 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
诗 三 首
杜牧,字牧之 (803年-852年) 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唐 代诗人、书法家。 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善属文, 工诗,是唐代著 名诗人,人号 “小杜”,以别 于杜甫。
怀古咏史诗
对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 古诗的鉴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例2 如《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 怀古》便是如此。
例3 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 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最后,要分析手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是百花齐放的。 有以景抒情,如《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咏史怀古诗在吟
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亭 长忠告,_重__返__江__东__,__再__整__旗___鼓__,那么历史 _或__许__会__改___写__。
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__同__情__、__惋__惜__之余, 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__讽__刺___。 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 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 ___百__折__不__挠____,才 能成功。
4.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咏史 却如写实,暗讽不露,朴素平易 而又含蓄精深。】
这首诗选取_为_贵__妃__飞_骑__送_荔__枝 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 者为满足___一__己_口__腹_之__欲____,竟 不惜__兴__师_动__众__,_劳__民_伤__财___,有 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 __骄__奢_淫__逸__,讽刺了统治阶层的 _骄__奢__淫_逸__,_昏__庸__无_道___。以_古__讽 __今__,警戒__当__朝_统__治_者__。
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 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 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 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 “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 “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 “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2.诗中写景的句子是什么?写出来并作赏析。 (4分)
3.分析这首诗所揭露的社会现实。(5分) 4.品味这首诗的特点。(5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 指的是__________。白居易的叙事 长诗《长恨歌》生动地写出了她的 爱情悲剧,请写出诗中的名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6.关于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的第一句中“事不期”的意思是胜负 乃兵家常事,不能预料。
B.杜诗的第二句强调只有“包羞忍辱”才能 算是“真男儿”,实际上是批评项羽不应该 灰心丧气,含羞自刎。
C.王诗的第一句中的“壮士”和第四句中的 “君王”都是指乌江自刎的项羽。
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他的典 故,对于一些熟悉的典故要善于提取知识储备; 而一些不太熟悉的典故则一定要看清注解,真 正明白诗人如何用典,用典目的,景史情如何 结合这些问题。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 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现实,或借古讽今,或借题发 挥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他人酒杯,浇 心中块垒”,内容特点是抨击现实,借古 讽今,借题发挥。
首先,要弄清史实。 其次,要体会意图。 还有,要领悟感情。 最后,要分析手法。 在构思上,有以景抒情,有议论引
发的。还要注意的典故。在章法上,或 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 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 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 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 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还有,要领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