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论文: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研究论文: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64828 临床医学论文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
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方法 58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

对照组行以一般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以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3.10%)比对照组(72.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DOI:10.14163/ki.11-5547/r.20xx年5月~20xx 年5月本院接收的58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5月~20xx年5月本院接收的58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

实验
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5.72±3.39)岁。

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5.81±3.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例、人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对照组行以一般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护理。

1. 2. 2 实验组实验组行以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2. 1 术前护理①一般护理。

术前,做好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备皮工作,并行碘、抗生素过敏试验。

对患者行肝肾功能、心脏B超及心电图检查。

②心理护理。

对待患者要热情、有耐心,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及意义、手术医护人员、住院环境等,并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担忧、紧张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 2. 2. 2 术中护理①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压降低、胸闷、胸痛、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等病状,若患者存有上述症状,当予以X线透视,以观察患
者心脏状况。

若患者出现心脏搏动减弱、心影增大现象,则可确诊为心脏压塞。

与此同时,护士当积极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告知患者应相信医院的医疗技术,稳定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②紧急处理。

对于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当立即中止手术,实施氧气吸入治疗,经输液泵快速补液,并将40 mg多巴胺加入25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

③心包穿刺护理。

在确诊为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后,护士当即刻准备好心包穿刺所需物品,并对穿刺部位皮肤实施常规消毒。

随后,从患者剑突左侧实施穿刺,与此同时,护士当备好10 ml左右的造影剂,待心包积血被抽出后,对抽出血液量及颜色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

1. 2. 2. 3 术后护理①体征监测。

送患者回监护病房后,穿刺部位制动6~8 h,并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是否存在出血、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血肿等情况;对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体温等指标进行严密观察;行心脏B 超检查,以了解患者心包腔积液是否增多;观察患者是否再次发生心脏压塞病状。

②出院宣教。

告知患者出院后当多休息,严禁剧烈运动,不可过度劳累;注意补充营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每隔3个月复查1次,遵医用药,若存在不适情况,当及时就诊。

1. 3 观察指标观察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小结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适用范围日渐扩大,属于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2]。

心脏介入治疗属于一种通过心导管技术将医疗器械传送至患者心脏部位从而实现稳定病情、治愈疾病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明显、恢复快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但据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行心脏介入治疗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常见并
发症为急性心脏压塞[3]。

急性心脏压塞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故在临床中必须加强对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