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4.溶解性划分: 难溶
0.01g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5、溶解度曲线 1)查找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交点的含义 :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判断物质结晶方法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
溶解度/g
P A
练习:概念辨析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20 ℃时,31.6g的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硝酸 钾
课标要求
一、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二、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考题回顾
考题回顾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学会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知道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5. 学会用结晶法分离可溶性混合物
知识回放 1.定义 固 体 溶解度 2.影响因素 3.表示意义
4.与溶解性的关系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定义: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 的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因素 (1)温度
(2)溶质的性质
(3)溶剂的性质
3、表示意义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1)20 ℃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 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 20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 氯化钠。
问题1 t ℃时A的溶解度是 50g ,将30g的A溶 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g 。 问题2 交点P的含义是 。
溶解度/g A
50
问题 3 t℃分别用 50g 的 A 、 C 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 量A < C 。
B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t
0
tl
问题4 t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降温至 t1 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 是 A ,B。
B C 温度/ ℃
t1
t2
溶解度/g
KNO3 NaCl Ca(OH)2
温度/℃
结晶
结晶前提
形成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常用方法 冷 却 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较 小的物质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较 大的物质
当堂演练:如图为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问题
问题 5 t℃100g 水中分别溶解 A 、 B 、 C 形成饱 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A > B>C 将上述三种溶液降温到 t1℃,溶质质量分数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C>A
A
50
结论:
B C
P
0
tl
t
溶解度越大, 对应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越大
问题6 t℃时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A > B。
问题7 t℃时将A、B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析出晶体A > B
问题8 A中混有少量的B,要提纯可采用的方法
溶解度/g
。
A
50
结论:
B P C t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时, 谁的量多谁结晶
0
t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