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审核项目工序分值问题工序详细说明
1
人员/素质(审核结束后对操作和回答不符合的员工培训情况统一
确认)
1.1
对照作业指导书,观察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一致性?(连续观察3
台以上)
1.2
提问员工,本岗位设备保养、点检有哪些要求,如何做?点检发现
异常如何处理?
1.3
员工对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清楚?有哪些特殊特性要
求?是否了解特殊特性符号及意义?
1.4
提问员工,对本岗位的生产质量要求是否清楚?(外观、扭矩、涂
胶、涂油、自检、互检、清洁度等)
1.5
人员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是否了解?
1.6
员工是否了解本岗位的质量风险及其对顾客(包括下到工序)的影
响?(螺栓未打紧、零件密封面磕碰、气门间隙超差、正时标记偏
等、漏涂油、漏涂胶、密封面不清洁等)
1.7
对有测量的岗位,员工是否清楚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要求?
测量不合格处理?
2
设备/工装
2.1
生产设备/工装是否干净整洁,运转正常,设备管理标示牌、防护,
按钮、电线等是否完好。
2.2
是否按要求点检、保养,并记录,点检异常如何处理?
2.3
工艺参数(压力、温度等)是否有效监控,设备能否防错(自动报
警、停机等)?并有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
物料: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3.1
物料清洁度防护控制手段有效,符合工艺要求;
3.2
物料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器具/包装方法是否按物料的特性而定?
3.3
废品、返修件和不合格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分别贮存与并标
识,可追溯?
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3.5
物料摆放整齐,稳固,数量、标识清楚,可追溯;
3.6
物料,运输器具/包装方法合理,不会造成产品的倒塌、损坏、锈蚀
3.7
现场有合适的堆放物料、工具、产品的地方、工作台等?生产工位
物料堆放整齐,摆放合理,不超位,不过位,各物料标识清楚;能
确保不混,不乱。
3.8
岗位物料防护符合要求、物料间不存在磕碰、划伤风险;
3.9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
、记录和处理。
4
标准作业
4.1
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是否受控?是否为最新版?是否与控制计
划一致?
4.2
首检、自检、巡检、专检等记录是否与控制计划一致?是否按要求
记录?不合格处理结果?
装配过程审核检查表
审核员: 日期: 陪同人员:
评分标准:10---完全符合要求;8---绝大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6---部分符合要求,有较大偏差;4----少部分符合要求,偏差严重;0---完全不符合要求; ★对每
一大项全部满分(10),或每一小项(6分)以下,要陈述情况,并说明证据(照片);
1
序审核项目工序分值问题工序详细说明
装配过程审核检查表
审核员: 日期: 陪同人员:
评分标准:10---完全符合要求;8---绝大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6---部分符合要求,有较大偏差;4----少部分符合要求,偏差严重;0---完全不符合要求; ★对每
一大项全部满分(10),或每一小项(6分)以下,要陈述情况,并说明证据(照片);
4.3
是否有措施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如过程巡查)
4.4
通知单按照要求执行,并留有通知单执行记录。工艺变更有记录、
记录符合要求。
4.5
工艺文件覆盖当前生产所有机型、所有加工/装配工艺、所有加工/
装配工序,工艺步骤要求具体、明确、可执行;
4.6
特殊特性工序检验要求符合工艺要求,特殊特性工艺文件一致性满
足要求;
4.7
变更是否符合制造过程变更流程,是否经过批准。过程变更记录齐
全,文件固化符合要求;
5
环境
5.1
员工作业时是否会受到其他安全方面的影响?
5.2
现场的照明是否充足,是否适合作业\检查等操作?
6
测量、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KVP)
6.1
每个工序测量工具配置齐全,并符合测量的需求
6.2
测量工具是否有校验标识,测量工具完好、准确,是否在有效期?
6.3
作业员\检查员是否按规定频率和样本数量使用指定工具检查?
6.4
测量记录完整,准确、有效?(无涂改、数值错误等)
6.5
产品流转卡完整,各工序记录清晰,与产品要求相符,签名、记录
6.6
质量检验点标识明确,清楚,检验样板、文件、资料、记录齐全;
6.7
质量检验人员熟悉产品检验要求,检验规范;
6.8
质量检验人员对测量工具、设施熟悉并掌握,接受过MSA分析确认
6.9
所有检验工具有明确的合格标识,并定期进行了校准;
6.10
检验记录数据完整、有效,真实;放行产品有检验人员签字;
6.11
对不合格进行了专门的记录,并进行了处理;
6.12
对维修、返工的产品进行了重新检验,并能提供记录;
6.13
对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过程采取了纠正措施或防错措施,提
供措施及实施的记录。
7
综合管理
7.1
定期对生产各岗位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多久一次)
7.2
对各岗位生产问题,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记录?
7.3
不良品的确认和评审职责是否清晰,不良品是否进行了统计和缺陷
7.4
关键质量控制点设置明确,具有标识;规定了测量和分析的要求
7.5对返修、报废等在作出可否使用的判断时,是否作了评审?
7.6
总成以及组件返修时的折卸顺序,返修顺序、返修方法是否明确?
8
清洁度
8.1
工装/辅具清洁,无明显油污、杂质等。
8.2
油盒清洁,无杂质等。
8.3
料盒清洁,无明显油污、杂质等,且防尘装置完好。
8.4
劳保清洁度良好。
8.5
夹持/检测机构无明显油污、杂质等。
8.6
量具清洁,无明显油污、杂质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