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今天,我首先谈谈我是如何处理信息技术教材第一模块——《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的内容。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将会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所以我建议,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在教室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演示)1、端正态度;2、明确规矩;3、开拓视野;4、激发兴趣。

首先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本学科(演示),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课到底是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信息技术能做什么。

很多学生看见课表上安排的计算机课,非常期待到机房去上课。

而对于第一次课不能去机房会产生失望的情绪。

而且,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到计算机教室,就是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是下载一些资料等。

因此,我想在进行授课时,老师一定要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调动学生们的兴趣点。

要尽可能通过精彩的事例来导入问题,说明问题。

而事例选择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

很多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很自然。

比如询问学生,我们这门课叫什么?(演示)学生很容易从教材上发现这门课的名称叫《信息技术》。

由此自然的引发了疑问,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关于引入“信息”这个概念,暨南大学附中的唐海平老师曾经设计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演示)“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活动。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学生经过分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演示)钢刀、火石、指南针。

这三样物品其实代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然后由此再展开对信息的概念的解释。

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各种实例跟方法,不再赘述了。

类似刚才的实例,由于跟当今社会流行的户外运动联系比较紧密,很多学生对这个例子很有兴趣,也愿意积极的思考,同时,也让老师跟同学们的初次见面从一个故事开始,比较容易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说到信息技术,除了解释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外,我觉得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

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教师可以找到很多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素材展示给学生。

比如我一直在课堂上播放的,中央台《科技博览》有一期节目,叫《E时代生活》(演示)。

在开始的几年,学生看影片中播放的片段还觉得很稀奇,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影片中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走入平民百姓家,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可以称为日新月异,所以,相关的资料需要不断的更新、下载,对老师来说课前准备量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开拓知识面、自我提升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充实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后,再来谈信息技术课。

特别对起始年级学生,要加强对这门课的宣传,使他们明白: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了解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从而,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误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作品展示)对于信息课到底学什么,教师可以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树立学习的目标。

从第一节课起,教师应当宣读讲解机房纪律与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立规矩。

我一直把这个内容作为第一节信息课的重要内容。

从学生进入机房前开始,就让学生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30天试验。

(演示)说的就是养成某种行为习惯,只需要坚持30天。

我在我的课堂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纪律与好的习惯的培养。

学生肯定还是会偶尔违反课堂纪律,比如在机房内喝饮料、打游戏等等,但是他在内心中,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对的。

当老师提醒犯错误的同学时,他都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很容易配合老师改正错误。

学生一般会对于机房众多的制度与要求比较的厌烦,为了给学生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这我通常会讲一个很有哲理的小故事。

笼子里养着五只猴子,然后在笼子中间挂一个香蕉。

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所以就争着去抢,但是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喷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

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拿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拿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

不能试图去碰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行为准则。

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A换了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A拿香蕉的举动被所有的猴子惩罚了,每当它有拿香蕉的举动时就被暴打惩罚。

于是新猴子A也学会了不去碰香蕉。

饲养员再放进一只新猴子B,B猴子自然也去拿香蕉。

毫无例外,也遭到猴群的殴打,其中那只猴子A打的格外卖力气。

这个故事可以引发许多关于团队管理与规则分析与思考。

而我要告诉学生的是:制度制订是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并要求集体都遵守的。

这堂课,由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演示)这样一条主线设计下来,层层落实,由远及近,基本完成了教材安排的教学目标。

但是如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呢?这里我又安排了一个实例叫做:“从商业间谍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演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

日本为了向中国出售炼油设备,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

为此,日本情报机构从中国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其实,信息的来源都是公开的:1、通过画报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4、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5、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式,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6、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日本人把大量的支离破碎的,有些从表面上看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信息联系起来,成功地破解了当年我国高度保密的“大庆”之谜,当我国进口有关机器设备时,在欧美国家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日本人捷足先登,大大赚了一把。

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

但是,他们通过综合政治因素、地理因素、自然常识等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

通过这个实例,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演示)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学生通过这个实例,感触很深,一方面见识了获取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感受到有效利用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综上所述,(演示)一堂信息技术的基础课,如果单纯作为理论课来讲解,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不愿意讲,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自然得不到保证。

根据我在中学课堂的教学经验来说,初一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强,过多讲解理论的知识,学生难理解,难记忆,更谈不到应用。

不如将干巴巴的理论物化为图片、声音、视频、实例等等,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让学生将对概念的理解转换为对故事的记忆与领悟。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让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感受信息,见识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思想上改变对这门课的偏见,产生好好学习信息课的动力,这样的方式将会更乐于为学生所接受。

《windows操作系统》接下来谈谈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模块的内容处理。

由于各个学校学生的基础不同,我想这一模块的内容的讲授无论是从课时安排还是从教学内容上,不应当是整齐划一的。

教材提供的内容非常详尽,也提供了一个标准,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这堂课以后,应该达到的标准。

可能许多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这个标准。

我们要做到的,是在这节课之后,保证学生们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是以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好信息课必备的保障。

所以,我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与教学内容,将这一模块通过三堂课来完成。

第一堂课,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到机房上课,需要引领学生、组织站队、安排座位、重申机房纪律、指导开机等预备工作。

所以教学时间尽量压缩,内容侧重于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操作,包括:建立文件、修改文件名、保存文件、运用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提交文件。

这些都是将来学生在以后每堂课都要用到的操作。

尤其是对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熟悉与熟练操作的过程。

对于这节课,我设计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下发一个word表格《个人简介》,要求学生输入相应的内容,保存并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提交。

在这个表格中,还包括了问卷调查的部分。

教师在学生填表过程中,巡视并且指导学生学习。

这样在课堂上大概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回收表格后,可以详尽的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学习目标等等。

另外,提前三分钟提醒学生关闭计算机,提醒学生下课后,整理桌面、摆放桌椅等。

从第一次到机房上课开始就树立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以后课堂教学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堂课,是关于系统的设置。

包括桌面的动态设置、更换主题、改变鼠标指针样式、改变屏保。

这几项操作很多学生都已经学会了,听到老师说学习桌面设置都一副很不屑的样子。

相信很多老师都能想象学生的那种表情。

但是我提供给他们的例子,是动态的网页做页面,这些都是我从网上找到的比较特殊的样式。

学生以前只是知道能给桌面换图片,这次干脆让桌面动起来。

学生们看见了新奇的桌面、新颖的效果,都十分有热情。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借这个机会,我也很坦诚的告诉学生,计算机的操作确实你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与技能,但是学无止境,如果你耐心的听老师讲,你肯定能发现你以前不知道的更精彩的亮点。

然后剩下的时间,老师下发了关于正确的使用电脑、注意事项、创建良好的使用环境、培养好的用电脑的习惯等等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自行阅读这些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很多学生会发现以往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很乐于跟同学们交流。

材料中提供的很多数据也让学生们十分惊讶,比如据美国学者研究,他们在电脑键盘和鼠标上发现的有害细菌比公共厕所的细菌多400倍。

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患各种皮肤病、眼病和肠胃病,原因就是不注意电脑荧光屏、键盘和鼠标的卫生。

借此机会,老师教育学生,不要在机房内吃零食,也是为了自身的卫生与健康着想。

很多学生做出了非常厌恶的表情,相信他们绝对不会用摸过键盘的手去抓零食吃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