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题(含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题(含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3)根据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的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2.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材料二: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解析】【分析】【详解】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②依据材料二“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点是都是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这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因此社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

(2)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2)第一小问,根据图表可知,1913年和1870年相比的变化是: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超过英国。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能超过英国与其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有关;此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依据材料信息“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可以归纳出原因: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第二小问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归纳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可归纳出世界贸易额增长;根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可归纳出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根据材料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可归纳出生态危机;根据“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可归纳出经济危机。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5.材料论述题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