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一、概念题
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
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
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
(1)环境
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
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
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人口
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3)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

社会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即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

因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为满足需要而在各种生活领域中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

(5)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

(6)经济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既包括社会物质财富量的增加,又包括质的提高;既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更替,又包括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结构、劳动方式的变化。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1)二元社会结构的含义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二元社会结构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原因
①在发展中国家中,它们的现代化或者是对外来工业化国家刺激的反应,或者是殖民化的产物,它们一般接受了大量异质模式,并且一般采取集中资源重点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现代化的进程往往集中在那些与发达国家联系比较紧密的地区(城市)或经济部门。

这些地区或部门由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系,而不是与本国传统生产部门相联系。

②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③对于一个正在进行重大社会转变的发展中国家来讲,“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在可以控制社会冲突的范围内,“二元”社会结构也许是迅速推动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但值得重视的是,“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以及发展差距的拉大,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

特别是处于相对落后的“一元”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对抗情绪,而且会形成与整个社会现代化目标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在于如何从本国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出发,积极而慎重地协调“二元”社会结构的关系,使其与整个国家统一的社会现代化过程协调起来。

“二元”社会结构只有在一个社会走上稳定的现代化道路之后,才能逐渐消除。

3.简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过程,其核心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的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以此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引导社会行为。

(2)理性化
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

具体地讲,是指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工具)进行的选择,这些工具和手段能产生较高的效率。

“理性化”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文化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指一种基本生活形态,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的“理性化”过程。

(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①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互动形式和过程、社会的组织形式、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财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了灾难。

(4)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组织形式和新技术更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财富以超过任何可能的人口增长的速度增长。

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具有下列特点: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增长;经济结构的改变;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

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

(6)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现代人应该具有与宿命论相对立的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变迁;愿意接受新的生活经历(具有开放性);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的意见;积极获取并关心新的知识和信息;守时惜时,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无论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趋向于计划性;基于对理性的信赖而对周围的人给予信赖;重视专门技术和公正的分配;有较高的受教育和职业期望;具有普遍主义的取向,不因特殊的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对待;对生活采取分析的态度;倾向于更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等。

现代人的特征是由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人们在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中的经历,会有助于形成现代人的特征。

由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和程度不同,人的现代性也会有相对的差别。

(7)全球化
①全球化的矛盾
对全球化影响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
第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继续扩大。

在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的现有格局中,那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附属或者依附的地位。

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但更是一个挑战。

第二,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不仅发生在国家和民族之间,而且发生在国家内部,不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内部,而且发生在发达国家内部。

b.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
在全球化过程中,人员、资本、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全球问题大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解国家化”理论。

其认为,经济全球化通过跨国网络实现着经济的“解国家化”,在这种没有疆界的经济中,国家政府不过是全球经济的传动带,或者沦落为夹在不断强大的本土、地区以及全球治理机制之间的中介制度。

主张变革理论的学者指出,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和世界秩序。

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化正在重组民族国家的权力、功能和权威。

但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主权国家或民族国家也一直在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现实:
a.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反而是全球化过程的积极推动者。

b.在全球化进程中,还没有产生一个可以完全替代国家职能的共同体或组织。

c.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
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文化全球化下的世界是一个同质性的世界。

传统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在新的历史过程中重新成为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