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
径的较大值,二、三级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箍筋应有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
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
2020/3/20
12
§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
6.3.1 柱延性影响因素
剪跨比 M
Vh
剪跨比反映了柱端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 剪跨比大于2为长柱。
轴压比
c
N f c bh
[c ]
箍筋 箍筋的3个作用:抗剪、约束混凝土、防止纵近压屈。
v v
f yv fc
2020/3/20
13
§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
s
6.3.1 柱延性影响因素
箍筋
v v
f yv fc
v 体积配箍率
v
sh lsh
l1l2 s
l sh——箍筋总长
sh ——箍筋单肢面积
4
§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
➢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影响柱
N
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
c
N f c bh
[c
]
2020/3/20
5
§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 框梁破坏形态与延性
梁的破坏类型(弯曲、剪切破坏)
6.2.2 梁截面抗弯设计
➢梁截面配筋与延性 受压区高度小,延性好 受压钢筋能改善延性(要求一定量的受压钢筋) ➢梁截面抗弯验算
l1、l2 ——箍筋包围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的两个边长
s ——箍筋间距
2020/3/20
14
6.3.2 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
1、轴力、弯矩设计值
(1)强柱弱梁
MC C Mb (一、二、三级)
MC 1.2 Mbu (9度、一级)
MC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
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
行分配
Mb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
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
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
C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 1.2 1.1
2020/3/20
15
(2)框架结构柱固端弯矩增大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 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 1.25和 1.15的乘积。 (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
h0 )
2020/3/20
10
6.2.4 框架梁构造要求
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
和 45 ft / f y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规范规 定数值
2020/3/20
11
6.2.4 框架梁构造要求
(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
sv
2020/3/20
6
§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 梁的抗剪验算
➢框梁箍筋与延性 满足强剪弱弯要求 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剪力设计值
2020/3/20
7
§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 梁的抗剪验算
➢ 剪力设计值
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需调整,四级不调整
V
Vb
(M
l b
M
r b
2 受剪承载力
V
Vcs
( 1.75
1
ft bh0
f yv
Asv s
h0
0.07N)
V
Vcs
1
RE
( 1.0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内力调整
2、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按压弯构件计算
6.3.3 受剪承载力验算
1 剪力设计值
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
V
vc
(
M
t C
M
b C
)
/
H
n
根据实配 钢筋和强
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度标准值
V
1.2(
M
t cu
M
b cu
)
/
Hn
计算
M Ct 、M—Cb —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 1.75
1
ft bh0
f yv
Asv s
h0 )
2020/3/20
9
§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 梁的抗剪验算
➢ 地震作用组合时
V
Vcs
1
RE
(0.42 ft bh0
1.25 f yv
Asv s
h0 )
集中荷载为主的梁
V
Vcs
1
RE
( 1.05
1
f t bh0
f yv
Asv s
n As bS
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s为箍筋梁跨方向间距, b为梁宽
(3)箍筋构造(箍筋加密要求、直径和间距)
➢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 2hb和500 ,(二~四级) 1.5hb和500
➢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 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200mm和20倍箍筋直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2020/3/20
1
➢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框架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 ➢框架梁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 ➢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 ➢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设计
2020/3/20
2
§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
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 (1)强柱弱梁(或强墙弱梁)
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 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 (2)强剪弱弯 (3)强节点、强锚固 (4)局部加强 (5)限制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2、保证延性的抗震措施 (1)先划分抗震等级(分四个等级) (2)根据抗震等级,按延性设计原则控制 计算:内力调整 构造:截面尺寸、主筋、箍筋、锚固等要求
)
/
ln
VGb
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V
1.1(M
l bu
M
r bu
)
/ ln
VGb
M bl、M—br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
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
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
Vb ——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
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 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2020/3/20
8
§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3 梁的抗剪验算
框架梁受剪承载力
➢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V
Vcs
0.7 ft bh0
1.25 f yv
Asv s
h0
集中荷载为主的梁
V
Vcs
2020/3/20
3
§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
➢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 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中等地震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出 现塑性铰。只要进行合理的延性结构设计,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 耗地震能量,做到“大震不倒”(而不是靠承载力抵抗大震)
20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