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7届文科12月23日综合测试卷 第I 卷
本卷共35题, 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小,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冃要求的。
河北小镇燕郊,毗邻北京市通州区,随着北京市城市空间“东移南扩匕 燕郊成了白天 比较冷清、晚上很热闹的“睡城”,每天大约40万人屮的80%乘公交到北京上班,燕郊镇虽 然早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但大部分产业仍以房地产为主。
完成1〜3题。
1•燕郊称 为“睡城”的直接原因是
2•日前“睡城”燕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
达州市地处大巴山南麓,以屮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占辖区面积的98.8%。
每年8月下 句至9月上句,正值达州市的水稻收割期,农村不少地方依靠外地来的机械收割团队收割稻 谷,完成4〜5题。
4.达州市水稻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机械收割团队来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达州
A.水平梯田增多
B.经济收入增加
C.农业劳动力减少 古“丝绸Z 路”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 的主要通道。
北方“丝绸
之路”主要经过水草 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
心;南 方“丝绸Z 路”所经Z 地江河横溢、山峦叠嶂, 原始
森林茂密,山路崎岖,右图为古“丝绸之 路”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 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考虑,北方“丝绸Z 路”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 北京市产业转移
B. 北京房价不断攀升
C. 燕郊坏境质量好
D. 燕郊基础设施完善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严重
C.就业压力增大
D.治安问题突出3•燕 郊要摆脱“睡城S 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改善与北京之间的交通
控制燕郊的房产开发 C.降低北京房价,减少跨省上班
D.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市场<5.导致外 D.交通条件改善 ”0市登■之话
A.贸易量减少
B.草原变干、环境恶化
C.古文明中心衰落
D.新贸易通道开辟
7.从地理坏境特点推测,保山到缅甸仰光沿线贸易流通量较小旳时段及其主要原因是
A. 1-2月气温低
B. 4-5月气温高
C. 8-9月降水多
D. 11-12月降水少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降水和7月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8〜9题。
&造成甲乙两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信风性质差异
B.纬度位置差异
C.西风影响的强弱
D.距海远近不同
9.图中丙地的气温最可能为
A. 13 〜17°C
B. —1 〜3°C
C. 10〜14°C
D. 5〜9°C
某地(30。
X, 105° E)所在学校的学生于某日世界时(伦敦时间)23: 00正好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日后的一个月内
A.成都的日落时间逐渐延迟
B.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南半球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D.哈尔滨的昼长与夜长之差逐渐增大
11.该时节最容易出现的是
A.南京梅雨连绵
B.武汉高温多雨
C.北京秋高气爽
D.大连积雪深厚
第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格里拉及附近地区图
宀・,KJ界〜河at©城巾普达播国家公园
材料二: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景观复杂多样,“二湖一村一坝”是公园四大亮点。
公园内有中国保存、发育最完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该类植被主要分布在石灰岩裸臨的山地向阳坡较陡地带。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入园游客必须乘坐环保车,下车后沿近8km 长的徒步栈道全程观景。
徒步栈道悬空设计,栈道平均高80cm,下面有草甸分布、溪流穿过;栈道铺设可移动木板,每块木板宽5cm、之间留有lcm间隙。
(1)根据该地民谣“隔山能说话,相见耍一天”,说出其地貌特点和成因。
(8分)(2)弥里塘是当地牧民夏季放牧的最佳场所,结合材料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3)分析该地湿润气候条件下耐旱硬叶常绿阔叶林发育的主要原因。
(6分)(4)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结合材料说明徒步栈道设汁的主要优点。
(4分)37.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洲纳马夸兰区域图
材料二:纳马夸兰位于南非偏远的西北角,地形多样,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区被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仅植物就有3500多种,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
该地属于冬雨区,雨量也极英稳定,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雾天。
植物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以多肉植物著称。
(1)说出纳马夸兰沿岸洋流的流向,并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沿岸洋流对
该地天气、气候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
(12分)
(2)纳马夸兰是唯一的多样化干旱地区,据材料说明生物多样化的原因。
(6分)
(3)1、2月份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试从气候条件解释其原因。
(4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杲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三峡、桂林、浙东是古人喜爱的三大旅游胜地。
古人游山玩
水,在行途中观景,是过程游。
而现代大众旅游更推崇目的地游,
在较短时间欣赏到足够新鲜、刺激的景观。
浙东是中国山水诗发源之地,
那里山不高不低,水不缓不急,诗人乘舟观景抒情,诞生了一条诗歌之
路,诗路总长约190km。
唐诗之路概念1990年提出后,当地政府竭力打造
“唐诗Z路”旅游品牌,历经20多年,但效果不佳。
浙江东部风景依旧,但难显昔日辉煌的旅游业,结合材料从旅游
资源和旅游者的角度探究其原因。
康&■傅
43.(10分)【坏境保护】
滨海湿地,是大海与陆地交界的地区。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报告》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已丧失滨海湿地57%。
其中,红树林面积丧失73%, 2/3 以上海岸遭受侵蚀。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它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明红树林减少对人类产生的直接危害,并提出保护滨海湿地的措施。
地理参考答案
36 (24 分)
(1)特点:谷地狭窄(2分);相对高度大(2分)。
或山高谷深(4分)。
成因: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和断层构造(2分),并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2分)(2)海拔髙,夏季凉爽;山间坝子,地形平坦开阔;夏季山地降水多,四周径流汇入,水草丰茂;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牧草优质。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位于向阳坡,热量较丰富,蒸发较强;坡度大,地表水蓄积条件差;岩石裸露,土层薄,保水性差;石灰岩透水性强,土壤缺水。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4)控制游客活动范围,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栈道悬空,利于地表径流无障碍流动,有效补给湖泊水;木板间留有间隙,能使栈道下草甸获得光照;栈道铺设可移动木板,工序简单,减少修建和维护对生态的影响。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7. (22 分)
(1)流向:向北或向低纬(2分)
地理环境各要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2分);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形成了当地干旱的气候(2分);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经过寒流,形成多雾的天气(2分)。
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2分),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
(2 分)。
(2)位置偏远,人类破坏小(2分);地形类型多样(2分);雨量稳定,雾天多,为植物
生长提供水分(2分)。
(3)此时正值夏季,气温高、蒸发强,而降水又非常少(2分);进入休眠状态,生长减缓,减小水分的耗费,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命(2分)。
42. (10分)【旅游地理】
区域内缺少知名景点,旅游资源非凡性不突出(3分);线路长,景点分散,集群状况差(3 分)。
现代旅游者闲暇时间少(2分);更喜爱新鲜、刺激的旅游活动(2分);现代旅游目的性强,强调在景点驻足静观(2分)(任答两点给4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3. (10分)【环境保护】
影响:水污染加剧;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增多,危害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措施:加强立法,依法保护和治理湿地(2分);建立自然保护区(2分);恢复和重建滨海
湿地(2分);增强公民保护意识等(2分)。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