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自考资料

心理学自考资料

单选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了情绪两因素理论。

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

语言运动区也叫做布洛卡区。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973年,心理学家麦凯做了一项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B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

他们的行…信念出发,而是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B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察问题的是非真伪。

F理智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即…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

K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L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和失望等情绪。

S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

S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S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

S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S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S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S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S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做稳定性注意。

S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S语调表情是指通过言语的高低、快慢、轻重、长短等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S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S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S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S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

S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S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S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S性格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S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其中包含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S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S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含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S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S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它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Y坚定性也叫顽强性。

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灵活地采取对策,也不能放弃那些明显不合理的决定。

Y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Z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Z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如对文艺作…电影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是以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

B鼻子是一种感官,它所对应的感觉是嗅觉。

B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舌头、皮肤等就是常见的感觉器官。

D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D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β波由α波取代。

D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D当观察者向前快速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看起来也快速连续活动…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

D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D笛卡儿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

D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D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这就是动机的激活功能。

D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动机的指向功能。

D动机能够使人们坚持某个行为。

当动机…这就是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G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G感觉能够为我们提供身体内外环境的信息。

G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

G关于人的兴趣和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以下错误的说法是人们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G关于运动知觉,以下错误的说法是坐在飞驰的列车上向窗外观看,你会感到远处和近处的所有物体都在向后移动。

G关于运动知觉的阈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运动知觉阈限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对于某人而言,他<她)的运动知觉阈限总是一个固定数值。

G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H海克斯1977年做了关于时间知觉的实验:他将被试分成两大组…这个实验表明伴随活动的数量与性质对时间知觉有影响。

J饥饿属于内部感觉的一种。

J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J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J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J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感情和态度。

L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M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M马斯洛认为,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N内部感官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因而又叫内部感觉。

Q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Q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Q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Q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Q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Q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

从微愠到狂怒。

Q情绪调节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

Q情绪情感的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

R如果说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R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R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

R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小。

R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这是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意识的能动性。

R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所要注意的对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无意识过程。

R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R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人的自然需要还受到社会需要的调节。

R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统合性。

R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懦弱者会一蹶不振。

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功能性。

S色觉属于视觉的一种。

S视觉系统对形状的原始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

S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时间知觉形式的是对时间的触摸。

S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和生物化学法等。

S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S所谓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S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S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精确测量这些脑电的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

T通常所说的“第六感觉”,实际上就是直觉。

T通常在进行睡眠研究时,研究人员在志愿者头上放置一些电极,用来记录其脑电的变化…研究睡眠的主要信息源。

W我们把能够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范式叫研究取向。

W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视觉。

W我们只能知觉过去发生的事物,而不能知觉已经过去的时间。

这是因为时间具有时间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W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W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W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事实上,它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Y有机体身体组织存在的节律性活动,叫做生物钟。

Y有些情绪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其中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建立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Y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说明人的意识是有局限性的。

Y有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

Y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这说明人们对空间的知觉有时受到时间知觉的影响,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有时存在密切的联系。

Y一节课,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颇有兴味,听课的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Y一个人要求与其它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Y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Y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以下四项中错误的理解是意识是一种假象。

Y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Y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生理制——人体的生物节律,即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

Y以下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一项是夜视。

Y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存在就是被感知”。

Y研究显示,当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β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