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 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2、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3、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4、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记忆表象答: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它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6.想象,就是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8、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9.感觉; 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定势; 定势又叫心向,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11.意志; 是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2、性格; 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
3、预定的目的、意志努力。
4、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5、抽象思维。
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7、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8、心境、激情、应激。
9、挫折感。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绝对感觉阈限),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绝对感受性),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2 _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1分钟以内 __。
4. 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_(新颖的、首创性的)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
5.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范围)就缩小。
6.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7. 性格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具有鲜明的道德评价意义。
8.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9.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 ___和个性心理 ___两大方面。
10.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韦伯定律。
11. 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先快后慢趋势。
12. 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___概念形成___和___概念同化___________。
1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指向__________和_集中_____________。
14. 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_面部表情__、___姿态表情____、___语调表情。
15. 意志行动过程分为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基本阶段。
16.俗话说:“无知必然无能”,这说明能力的发展要以知识为基础。
1.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B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 )。
A. 先快后慢B. 不快不慢C. 先后一致D. 先慢后快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D )。
A、强度 B、广度 C、转移 D、分配。
4. 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概括称为( B ),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解概括B、感性概括C、抽象概括D、语词概括。
5. 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 )。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表。
6.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 )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7. 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C)。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9.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
A、记忆B、想象C、注意D、知觉10.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 )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应激D、前三个都不是。
11. 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 C )为基础。
A、动机斗争B、兴趣C、随意运动D、自由意志。
12.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现象。
李果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老师出题太难,这一归因会(A )。
A、降低李果的学习动力B、提高李果的学习动力C、对李果的学习动力无影响D、前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13.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抽象概括能力14. 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燥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A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B )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16.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17. 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8、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9. “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再忆 D、识记20. 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A )个组块A、5-9B、7-9C、5-7D、9-112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B )。
A、强度 B、广度 C、转移 D、分配。
22.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具体思维D、动作思维。
23. 军队中不同兵种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伪装,如海军—蓝色,与海洋色相近;陆军—绿色,与草木色彩相近,这些伪装利用了(D )。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24. 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B )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创造想象25.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26.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27. 毛泽东曾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叶剑英( B )的评价。
A、能力B、性格C、气质D、兴趣。
28. 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B )A、观察力 B、节奏感 C、思维力 D、记忆力29. 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C )。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30 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性格B、能力C、气质D、胆汁质1. 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答: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2. 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答:错。
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3. 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答:错。
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
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4.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答:错。
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
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5. 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
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6.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
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
7. 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
(错)8.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错)9.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完成非常复杂,又未曾有过完成这类问题的经验的任务的思维活动叫做问题解决。
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10.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答;应用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应用对比规律、应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11.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答;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12. 什么是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答;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1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怎样?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区别: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叫情感;情绪可以是由于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的,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情绪的情境性明显,很不稳定,情感则稳定性强;情绪比较低级、简单,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分)联系: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特征。
14.答: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⑴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
(2分)⑵注意的选择作用。
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该物体成为知觉对象,其他物体成为知觉背景。
(1分)⑶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如知觉者的兴趣、态度、情绪、知识经验、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等。
(2分)15.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⑴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如果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明确地显示了问题的条件和任务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就容易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