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办法
一、背景介绍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医疗救治、健康宣传、科研教育等多
项公共服务职责。
为了保障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医疗机构的经济合同的合规性,公立医院需要进行经济合同的内部审计。
二、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合规性审计
公立医院的经济合同涉及到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医保支付等多个方面,合规性
审计可以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
护医院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服务秩序。
2.资源利用审计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机构,承担着社会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责任。
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可以
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提高医疗服务的
效率和质量。
3.风险控制审计
医疗合同涉及到较大的资金流动和交易风险。
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
风险问题的发生,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利益,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务管理审计
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审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规范资金的使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医院财务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具体办法
1.审计责任人员的选派
公立医院应当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聘请外部审计机构,选派专门的审计责任人员负
责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工作,并确保其独立、客观的工作环境。
2.审计程序的制定
审计程序应当包括审计目标、执行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时间等内容,确保审计工作
有章可循,全面、系统地进行。
3.审计工作的开展
审计工作应当围绕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是对合同签订程序的审查,包括合同的编制、招投标程序、价格比较等;其次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审查,包括资金支付情况、设备和药品的采购情况、医患关系的沟通等。
4.审计报告的撰写与总结
审计工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撰写审计报告,明确指出合规性、资源利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公立医院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总结和汇报,并按照报告的要求,及时整改和改进。
5.督促整改和改进
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及时成立相关工作组,负责督促实施审计报告的整改工作。
监督工作组应当及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改进效果的达到。
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审计是确保医院合同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和医院经营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合规性审计、资源利用审计、风险控制审计和财务管理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审计工作,可以为公立医院提供保障,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