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第一篇: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国际经济学论文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摘要:这个学期专业课程中初次接触了国际经济学这一学科,知道它也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知道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
学了一个学期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国际经济学比我想象中难学得多。
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政策,还有各种经济学家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虽然很吃力,但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收获。
接下来我就谈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感触。
一.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
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李嘉图主义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因此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它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经济学论文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
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同的。
有的国家劳动力比较丰裕,有的国家资本比较丰裕,一国要充分使用本国的全部生产要素,就形成了各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倾向性。
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结果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
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二)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即H-O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
其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下,提出了: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同时,该模型也显示了以下内容——发生贸易的基础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进行的贸易模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两国的贸易利得为: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两国实行的贸易政策为相互合作,自由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形式,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也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西方主流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点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它的一些假定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二是它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
要克服这两点不足,就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国际经济学入了困境。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经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国际经济学论文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新李嘉图主义的代表斯蒂德曼认为他的贸易理论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贸易与被生产的生产资料、利润、工资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上,特别地,斯蒂德曼强调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论中的突出作用。
按照新李嘉图主义的价格决定方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
由于一国生产某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技术、分配关系(表现为利润率、利息率和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
而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程度。
这样,处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自然不同。
克鲁格曼贸易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李嘉图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原理为代表,但是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贸易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70年代末以来,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对于国际经济学的主脉络的基本思想的了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想,在日后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研究学习国际经济学主流的、成熟的贸易理论或观点,并密切结合中国的贸易实践和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分析,以能够达到全面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状况、角色和机制。
第二篇: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管理、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专题研究、国际运输与配送、国际保险、国际贸易法、全球市场营销、国际投融资、国际税收、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世贸组织法律制度研究、国际贸易惯例研究、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电子商务等。
6:30起床6:35——6:50早饭7:00——11:30自习11:30——12:00午饭12:00——12:40自习12:40——13:40午休13:50——16:40自习16:40——17:10背政治17:10——17:35晚饭17:40——22:00晚自习22:10——24:00看课件或听视频24:00休息第三篇:经济学学习心得学习《经济学通俗读本》一书的心得通化县社区党工委董俊峰2010年县委在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
县委组织部结合全县干部队伍实际,精选《经济学通俗读本》一书,作为乡局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学习的必读书目。
通过学习,对经济学知识有了更深入地掌握、了解和认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有着重要意义。
该书共分十二篇,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的框架,其中前六篇是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的发展,价格现象、消费者和企业行为等;后六篇是宏观经济学,包括财政政策、银行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首先是微观经济学。
只要市场在,供不应求涨价,供过于求落价,我们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东西,永远不会饿死人(除了身无分文的人)。
如果大规模饿死人,那是因为市场被破坏。
或者由于战争,或者由于人类的愚蠢。
少数人饿死,是因为没有钱,不是没有粮。
因为有价格的波动,和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各种资源会随着价格变化而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市场非常重要,它保证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东西。
通过市场的竞争,生产和需求能够匹配,经济结构能够经常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偏好和科技的进步。
市场竞争能够消除低效率的生产和消费,保持社会以高效率完成经济活动。
市场既然如此重要,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市场是如何建立,维持,或者被破坏的。
这个经验可以从人类历史中去发掘,也可以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比较中去认识。
建立市场经济的困难何在?首先是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平等。
在权势社会中统治者不需要遵守法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欺侮百姓。
平民百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容易被权势者剥夺。
人们争做有权有势者,实在不得已才去从事生产。
以后剥夺别人财富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高,人们转向生产财富而不是争取权势。
不过市场经济把人们分成有钱人和穷人,钱能够交换权,所以法律上的平等并不容易做到,富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其次是财产权的确立。
私人所有的财产应该受到严格保护,不受任何权势人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政府的侵犯。
财产权得不到保障,通过巧取豪夺就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交换还有什么意义呢。
政府侵犯私人财产往往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建立。
财产可以找一个理由来侵犯,以后就后患无穷,社会将陷入剥夺和反剥夺。
再就是个人自由的承认和确保。
个人有权创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可以辞职不干,有权选择交换对象,可以讨价还价。
在一个权势社会中权势者往往限制别人的自由,以扩大自己的自由,用各种似是而非的口号为特权者额外的自由寻找借口。
由此可见,法律面前平等也好,财产权的保障也好,自由也好,对这一切造成障碍的就是特权。
市场经济之前和之后作比较,就是特权的受制约。
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也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结论。
宏观经济学。
虽然从微观上通过价格波动,供应和需求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不会买不到东西,也不会卖不掉东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储蓄不等于社会的投资,全社会在总量上发生供需的不均衡,于是发生萧条或者过热。
此时价格起不到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场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
这是凯恩斯在二次大战以后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