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巨野县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歌谷创编

巨野县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歌谷创编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目录欧阳歌谷(2021.02.01)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附表1: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 31附表2:城市道路规划一览表 .......................................................................................................... 32附表3:建设用地适建一览表 .......................................................................................................... 35附表4:巨野县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库 .............................................................................................. 36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巨野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指导和调控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巨野县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巨野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4、《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5、《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6、《巨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7、《山东省巨野矿区总体开发规划》8、《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第4条规划原则1、“服务发展”原则:增强城市对于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承载能力,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

2、“节约用地”原则:重视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

3、“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原则:从大区域范围分析巨野县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区域发展,明确巨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发展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4、“以人为本”原则: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

5、“突出特色”原则:保护“城、绿、水”三位一体的城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现代化城市特色。

6、“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研究和制定城市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时,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去,合理、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04年–2020年远景:2004年–2050年左右第6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日东高速公路,西到田桥镇西侧镇界,东及西北至巨野县界,南至巨龙河和洙赵新河。

总面积245平方公里。

包括巨野镇和田桥镇全部用地以及田庄镇和麒麟镇的大部分用地。

第7条强制性内容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部分。

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县域内和城区内必须严格控制开发的地区;城市结构及其控制性要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布局、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城市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布局、文物古迹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城市防灾工程和近期建设重点与规模等。

城市用地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8条总目标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完善的投资环境,为区域发展构筑一个有机有序、相互促进的整体框架。

把巨野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特色突出的二十一世纪新兴生态能源城市。

第9条分目标1、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2、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3、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舒适安全的社会生活空间4、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5、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和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6、健全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7、丰富动人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个性突出的城市中心8、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第10条城市发展主要指标1、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1)总人口104万人(2)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3)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4)三产比例12.5:60:27.5(5)城镇化水平50%2、城市建设主要指标(1)城市人口30万人(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0m2/人(3)人均居住面积≥20m2/人(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人(5)人均道路面积>15m2/人(6)人均生活用水量 120升/人·日(7)人均生活用电量 1800千瓦时/年(8)煤气普及率 90%(9)集中供热率≥90%(10)电话普及率≥50%(11)大气环境质量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0.06mg/M3悬浮物日平均浓度<0.09mg/M3(12)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为 90%(13)固体无害化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98%(14)噪声环境质量环境噪声平均值<50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dB(A)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11条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以脆弱资源保护为前提,走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城市化、科教兴县、工业强县、项目带动战略;以抓好载体建设为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煤化工、棉纺等支柱产业,努力培育企业集群;继续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2条县域城镇化进程预测1、总人口预测预计巨野县总人口2010年98万人,2020年104万人2、城市人口预测预计巨野县城市人口2010年可达到3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万人。

3、城市化水平预测预计巨野县城市化水平2010年可达35%,2020年可达50%。

第13条经济区划分巨野县域划分为四个小经济区:1、以县城为中心,发展二、三产业为主的综合经济区;2、以龙固、万丰为中心的煤炭资源开发区;3、以大义、大谢集为中心的工业、农业综合发展区;4、以核桃园为中心的建材开采加工区。

第14条城镇职能等级规划巨野县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中心:巨野县城。

巨野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中心。

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县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

二级中心:龙固、大义、大谢集、万丰四个中心镇。

分别是县域内小区域综合发展中心。

三级中心:一般建制镇:这类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规划远期这类城镇有10个,分别是章逢镇、独山镇、麒麟镇、柳林镇、田庄镇、核桃园镇、陶庙镇、营里镇、董官屯镇、太平镇。

第15条职能类型规划巨野县城镇职能分为7种:县域综合中心、农业产业化基地、工业带动型、工矿服务型、交通枢纽型、商贸流通型、旅游开发基地县域各城镇的职能宜参照表1确定。

第16条规模结构规划县域城镇形成4个等级的规模结构(表2)。

表2 巨野县城镇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第17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概括为“一个中心,二条轴线,三级城镇,四个片区”。

一个中心:巨野县城区。

二条轴线:为城镇空间发展轴。

沿327国道和日菏铁路是菏泽市城镇体系的空间重点发展轴线,形成以煤化工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带;沿德商路形成南北向发展轴线。

巨野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可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以县城为中心呈“十”字型开发轴线,主要乡镇形成“据点”式开发模式。

三级城镇:城区是县域综合中心,为第一层次,成为鲁西南二级中心城市。

第二层次即龙固、大义、万丰、大谢集4个中心镇。

第三层次即一般建制镇,为所在区域提供日常生活生产服务。

四个片区:全县分为四个小的经济区域,城区综合经济区、煤炭开采加工区、建材工业区和农业产业化区。

第二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第18条公路网规划提高公路等级,增加道路网密度,县域内形成三级交通网络。

327国道、254、339省道为县域一纵二横交通骨架,规划作为一级道路。

南北方向的田(庄)陶(庙)公路、大(义)田(集)公路、太(平)柳(林)公路,东西方向的青龙路、章(逢)陶(庙)公路、柳(林)昌(邑)公路作为县域二级道路。

其余县乡路为三级道路。

第19条铁路规划规划为日菏铁路及站场今后的发展留足空间。

为便于煤炭的运输,建议在龙固镇设货运站场,建设万福煤矿、赵楼煤矿的铁路专用线。

第20条河运规划为加强煤炭运输,建设洙水河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为五级航道标准。

近期在洙水河与郓巨河交界处建设河运码头,年货物吞量达到300万吨;远期建设龙固码头。

第三节县域脆弱资源保护规划第21条煤炭、地下水、石材资源是县域内主要脆弱资源,经允许开发后必须作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第22条生态防护林带加强公路、铁路及河流两侧的防护绿地建设。

铁路两侧规划建成各50-100米宽绿化隔离带;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规划建成各30-50米的绿化隔离带;其他公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以单侧宽不小于20米为宜。

沿河两侧林带宽度各不低于50米。

第23条土地资源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节约用地,全面规划,严格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至2020年面积应不少于70000公顷,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和西部,应实施特殊保护,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严格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限制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第24条文物古迹保护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其中省级1处,县级14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巨野教案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7处,西侯楼遗址、张楼遗址、冯固堆遗址、麒麟台遗址、咸丘蒙古遗址、齐鲁会盟台遗址。

古墓葬3处,古墓金山洞、毕显墓、侯庄汉墓。

古石碑2处,屏盗碑、济州路碑古建筑2处,永丰塔、文庙(大成殿)应按照山东省及巨野县有关文化遗迹保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第四节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25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全县医疗卫生设施现已基本成网,规划在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县城为县域卫生资源的配置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