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3-29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1月供稿作者:郑宇[导读]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多种城市矛盾的有效途径。
郑宇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多种城市矛盾的有效途径。
中国在今后20年或更长时间将进入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峰期。
文章通过总结学习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对广州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Transportation hub i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 the study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in guangzhou south station as an exampleZhengYuGuangzhou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Pick to: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many cities. China in the future 20 years or longer will enter the peak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ss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guangzhou south station i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is studied.Keywords: transportation hub regio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各大高铁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发展引擎的交通枢纽发展区,广州新客站地区也是如此。
根据国外高铁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高铁枢纽地区更趋于向地上地下的复合空间发展。
地下空间开发有别于地上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不可逆性。
如何科学的开发交通枢纽地区的地下空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广州新客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概况1.1 国外地下空间利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容量出现不足,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城市土地急剧升值,因而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在最近的30—40年中,其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瞩目。
在众多发展地下空间的国家中,开发利用成就较高的是欧、美和日本等国,例如:东京的东京站、新宿站地区地下空间,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商城,蒙特利尔的维力玛丽广场地区,多伦多的伊顿中心,巴黎的列阿莱地下综合体,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地下枢纽等等,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土地经济收益、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国内地下空间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对原有城市进行更新改造的客观需求,当这些大城市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时,逐渐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为推动力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例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地下空间、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空间、西安钟鼓楼广场地下地下商城、济南泉城广场地下商城、广州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等。
如今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开始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在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优化内部空间环境、地下商业选址经营等方面仍与欧、美、日等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广州地下空间利用近几年以来,广州市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修建了大量的地下空间项目,已建或待建的地下空间有: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体育西路人防工程(又一城)、体育中心地下空间、公园前地铁站地下空间(动漫星城)、中山三路人防工程(流行前线)、康王路地下商业街、琶洲会展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等。
广州市这些地下空间都位于交通矛盾突出和城市重点开发地区,其地下空间的开发都伴随着与轨道交通的紧密结合,以达到空间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土地价值。
广州南站是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之一、是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的综合交通中心,广州南站地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随着广州南站地区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功能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将是扩大本地区空间容量、优化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效率和效益水平的必然选择。
2 国内外地下空间成功经验在广州南站地区的应用2.1 前提条件在进行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之前,应结合地区经济基础、发展需求、交通矛盾、商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分析,评估此地区是否已具备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前提条件。
(1)经济基础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开始出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高峰,因为此时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
所谓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一是城市地面价格上涨对开发地下空间的推力:二是指开发地下空间的比较成本较低以及技术条件已经具备的拉力。
广州市年人均GDP在2002年就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完全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
(2)发展需求交通枢纽地区强大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流,将会促进商业、商务、旅游等社会经济活动的迅速增长,相应的地面价格上涨必将积极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进程,提高地下空间开发效益。
广州南站地区一方面作为全国四大客运枢纽及华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另一方面,新客站地区处于城市生态敏感区,城市发展用地受到限制。
因此,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新客站地区城市空间容量,顺应了地区强烈的发展需求。
(3)交通矛盾其交通流线复杂,人车流量巨大,单纯依靠增加地面路网和拓宽街道已不可能疏导过大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只有通过修建地下道路、地下步行道、地下停车库以及各种地下换乘设施才能有效的缓解地面交通矛盾,保证交通枢纽地区的良性发展。
广州南站地区集5条高铁(武广、广深港、贵广、南广、广东西部沿海铁路)、3条城际轨道(广珠城际、广佛城际环线、广莞惠城际)、5条城市轨道(广州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18号线、20号琶洲联络快线、佛山轨道交通二号线)、长途汽车客运、市内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亟需通过立体交通方式解决区内复杂人车流。
(4)商业效益地下空间开发成本较高,只有在地下交通设施沿线,特别是在大战和线路交汇的节点,大量的人流才会催生开发地下商业空间的吸引力。
根据预测2030年广州南站铁路日发送客运量将超过35 万,相当于流花火车站春运高峰期日客流量的两倍,如此大规模的客流集散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广州南站中轴广场两侧分布有多个大型公共设施、高档写字楼,串接了广州南站、石壁站两座地铁站,交通与商业可以充分互动,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
(5)开发规模丰富多样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下公共活动设施对人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需要充足的可开发建设面积。
本次广州南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范围西起幸福涌,东至屏山河,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50-200米,包括了中轴广场地下空间、新客站大楼地下空间、周边道路地下空间、周边开发地块地下空间等,占地面积约为70公顷,有利于大规模成片开发。
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规划范围如图1所示。
2.2 规划要点(1)引导功能综合化发展地下空间作为整体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吸收和容纳多种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与地面上的功能互相协调与配合,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世界上地下空间利用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地下空间可开发功能有:交通、商业、文化、娱乐、展览、办公、会议、培训、居住、医疗、生产、物流、贮存、防灾等。
以蒙特利尔中心区地下空间为例,其功能类型包括了大型商场、艺术博物馆、影剧院、旅馆、餐厅、酒吧、咖啡馆、办公、银行、牙医诊所、美容美发店、公交车站等等。
同时,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还应满足与旅行有关的各种服务功能,以满足大量的市民和旅游者在此暂留、休憩、交往、休闲等多样化需求。
鉴于此经验,广州南站地下空间以建设成“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为目标,根据区位不同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如图2所示),综合开发交通换乘、旅游服务、商业购物、特色餐饮、时尚娱乐、商务商贸、会议展览、文化休闲等功能,具体功能列表如下:功能区名称功能内容交通换乘区多种交通换乘系统;地面交通疏解方案;轨道交通的站厅、站台;长途客运站和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
旅游服务区咨询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精品店;特色餐饮服务;办公、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
文化展贸区文化交流展示;信息交换发布;商务商贸会议;展览展贸活动。
商业休闲区市民休憩空间;娱乐活动、主题表演场所;商业零售店;时代潮流店;体验式购物广场等综合发展区品牌旗舰店,时尚专卖店、健康会所、特色餐饮服务(2)优先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交通枢纽地区的核心问题,是交通枢纽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有的规划设计应优先满足交通设施的建设要求,实现各种交通的高效衔接。
首先,应在地下空间预留充足的交通设施面积。
以日本东京站地区地下空间、新宿站地区地下空间、法国列阿莱广场地下空间等典型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为例,其地下轨道、地下道路、人行通道、交通换乘、地下停车等交通设施的面积占整体地下空间面积的比例皆大于50%。
商业经营面积尽管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其面积比例仅约为25%。
鉴于此经验数值,通过对广州南站地区的交通需求评估,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规划预留了66万平方米的交通设施建筑面积,约占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的59%,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的实施建设。
其次,应保证地下空间人行公共通道的数量和宽度,以满足高峰人流通行能力。
日本东京新宿站作为东京最大的车站,日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而其地下空间吸引的客流量可达到每日总客流量的45.7%,宽敞的地下人行通道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对地面人流的分流作用,使地面上的人、车混杂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承载客流量为110万人次/日,其地下负一层贯通东西的地下人行通道设计宽度均大于24 米,以满足高峰人流通行与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