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城县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B . 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C . 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D .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B . 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C . 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首要工作。
能否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犯罪,不只是维护市场秩序,更是在打一场形势严峻的公众健康保卫战。
D . 天上王城景区地处沂蒙腹地的沂水县泉庄乡,以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为中心,以商周时期纪国迁都至此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整合建成的4A级景区。
3. (2分)(2017·泉州模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下,中国画凭借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①______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②______业界自身对于写意性、创新性等中国画在当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本质问题,③______缺乏实质性探讨;大众对于中国画④______缺乏实质性认识,长期以来停留在简单的像与不像、古与不古等层面上,⑤______中国画脱离了自身规律与价值。
A . AB . BC . CD . D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4. (6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 ,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释】①说:说教。
兑:悦。
②堇:毒草,根有剧毒。
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
(1)对下列语句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木直中绳中:合于。
B . 而绝江河绝:横渡C . 遗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彰:彰显D . 王公大人弗敢骄也骄:骄傲(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A . 吾尝跂而望矣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 学者师达而有材D . 怀腐而欲香也(3)下列选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荀子《劝学》第一段首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段尾部分则归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B . 《吕氏春秋》认为,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C . 荀子《劝学》认为要学习更要思考,文章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比喻,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D . 《吕氏春秋》认为,说教应当使人心悦诚服,否则就像给溺水者绑上石头,用毒药救人一样,会使得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来越昏聩。
5. (11分)(2017·阆中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宝界山居记归有光①太湖,东南巨浸也。
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
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
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① ,不足以极水之趣。
太湖漭淼澒洞② ,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
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
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
仲山王先生居之。
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
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
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
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
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
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③之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④之腥膻。
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
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⑤ ,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
何可及哉!何可及哉!(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注译】①卑稚:矮小。
②漭淼澒洞(hòng 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
③壒:灰尘。
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
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腥膻引决:自杀B . 不足以极水之趣趣:兴趣C . 一失足遂不可浣浣:洗D . 令人千载有遗恨也恨:遗憾(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 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 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 . 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 . 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 . 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 . “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②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有遗恨也。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2017·漳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内心宁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逍遥游》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的句子是: ________。
③韩愈《师说》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判了士大夫以社会地位为借口而耻于互相学习的心理。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7. (9分) (2018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他用苦难令世界破涕为笑400年前,即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家中的病榻上,塞万提斯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
正如他的墓志铭所说:泥土盖没了他的肉体,没有盖没他的名字。
直到最后,他都秉持着关于这个残酷待他的世界的清晰观点:“我被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悲惨会是什么样子,是为了充当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
”塞万提斯的去世,并没有在当时的西班牙激起几多涟漪——一个朝廷的讣告或者一个纪念的仪式。
要到很多年之后,人们才会领悟到,这一天简直是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
这一天,莎士比亚在英国去世。
世界失去了两位文学巨匠。
但在“领悟”到来之前,塞万提斯只能继续在被遗忘的悲凉中一路向前——他的墓前没有立碑;他的遗嘱不知所踪;墓地所在的修道院翻修时,他的遗骨被挖出、散失。
终于,这位伟大的现代小说之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只剩下他的著作,以及有时确定有时影影绰绰的生平往事了。
生存逼人。
而当时西班牙文坛的繁荣景象,则给了塞万提斯鼓舞。
他兴致勃勃地参加文艺界的聚会,吟诗谈文,结识朋友。
1599年阿莱曼流浪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的成功,让他意识到,他应该给世界提供对一种文类的令人兴奋的冲击——他希望自己写一本书,能够永远地“毁灭”骑士小说。
于是,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一部将被举世公认的杰作。
160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
这部作品的创作,凭借的是一支鹅毛笔和诸多奇思异想,以及作者本人的坎坷生平。
因此,这样的创作或许也可以被视为淬炼苦难的过程。
塞万提斯在无穷无尽的不幸遭遇中,囤积力量,升华苦难,编织想象,终于造就了另一人物的出发——身骑瘦马、手举长矛的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