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二卷答题纸”上;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跫.音qióng颓.圮tuī怅.寥chàngB.禊.事qì 扁.舟piān 主角.jiǎo 嗟悼..jiē dào C.绮.丽qí 给.予gěi 押解.jiě 长歌当.哭dàng D.潜.蛟qián 诧.异chà 偌.大ruò 面面相觑.qù2.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窗菲打印薄桀骜锋利殒身不恤B.长篙标柄千秋绿草如荫景色沧茫C.斑斓胆战心惊博闻强识睡眼惺松D.编缉震撼人心消声匿迹树影婆娑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B.面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
C.那时他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教书,深居简出....,业余就练琴,因而长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D.他看着熙熙攘攘....的市景,快乐得出了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B.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C.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D.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C.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D.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B.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谥号文忠。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C.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古代著名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等。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内文段,完成7—10题。
(每题3分,共12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举匏樽以相.属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田常欲作乱于齐,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
名存亡鲁,实困强齐。
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
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
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大说,许诺。
遂行。
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
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吴王许诺,乃谢越王。
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
”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
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回也闻一以.知十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去而之.吴辍耕之.垄上C.吴王许诺,乃.谢越王陈涉乃.自立为王D.利莫大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①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②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③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④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⑤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
⑥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但对他的才智是极为了解的。
当齐国的田常准备讨伐鲁国时,子路、子张等弟子都请命,孔子惟独派子贡出行。
B.在齐国,子贡指出,如果攻打鲁国,对田常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又赶到吴国,鼓动吴王夫差去北伐齐国,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使越国,以解除吴国的后顾之忧。
C.子贡赶往晋国,提醒晋君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让晋国早早做好迎战的准备。
D.子贡以杰出才智在五国间周旋,结果是保全了鲁国,同时影响到此后十年间五国的政局。
三、诗歌鉴赏1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A.第一句隐含了“勾践灭吴”的典故,与题目中的“越中”相契合,言简意丰,一下子将视线牵引进了怀古的情境中。
B.第二句中“尽锦衣”的战士与第三句中“满春殿”的如花宫女,一刚一柔,相互映衬,但都表现出了昔日越人的兴盛。
C.前三句叙写盛况,最后一句写越宫废墟衰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盛衰无常的感慨。
D.这首诗最后一句平中见奇,用衰景反衬昔日之盛,与《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第Ⅱ卷(108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才有效四、翻译与默写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译文:(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分)译文:(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分)译文: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6)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五、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达坂城长吟寂寞的公路无休止地延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切都沉没在古远的苍凉与寥廓之间。
忽然路边有醒目招牌——达坂城,还有十公里。
达坂城,好有名气的达坂城,竟会随路而遇,好不喜出望外!不久,我们看到一块绿地,初始只是有些绿意而已。
走近了,看标志果就是达坂城。
这哪里是城呵,几乎还没有一个庄子大。
戈壁滩上就是这样,有一点水的地方便有树木,便有生命,便有人类,便有生存。
这无疑便是达坂城了。
远处是山,我说那山像标本,硬朗朗的轮廓恐龙的骨架一般,似乎由中国画的披麻画法写成。
这山是天山,是天山的一截可见的部分。
山下是辽阔的戈壁,再向西北又是戈壁无际。
这“城”坐落在离盐湖不远的地方,河西走廊的公路穿“城”而过。
说离盐湖不远,只是地理说法,其实根本看不到盐湖,所能看到的唯有戈壁而已。
树多是高杨,头多被风吹折过。
矮一点的树木以左公柳为多,郁郁葱葱蔚然可观。
一条干涸之河从这里经过,在这低洼处露些水迹,几十户人家的房子参差错落地散栖在树阴之中。
若以城论,这一定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城了。
它没有街市,没有楼房,没有金融中心,没有冒黑烟的工厂,没有伤痕累累坍塌的城墙,没有喧嚣,只是一个充盈着宁静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