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1 优质课件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 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 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 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 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 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 这首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 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 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 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 情深,哀思深挚。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 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 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 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 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 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 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 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 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 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 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 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
第三章 苏轼
主讲:袁和平
一、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在一个有文化教 养的家庭,少怀大志。二十一岁考取进士, 受到主考欧阳修的赏识。踏入仕途后,历 尽坎坷,几次遭贬,还被下过狱,在政治 上很失意。著作有《苏文忠公文集》。
(二)苏轼的思想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是儒、佛、道三家 思想的融合。从儒家思想出发,他一生关 心国家命运,积极从政,宽简爱民,但当 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受佛老思想的影响, 又表现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这种 复杂思想,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 反映。
二、苏轼的词
苏轼的词在我国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对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 (二)转变了词风。 (三)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四)语言上的创新。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 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 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 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 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 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 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 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 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 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 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苏轼词作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 “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 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 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 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 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 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 “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 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 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 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 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 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 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 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 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 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 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 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 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 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 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 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 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 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