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不论平地与山间,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蜜蜂的辛勤采蜜,对辛勤的劳动人民进行热 情的歌颂;又借蜜蜂酿造的蜂蜜被一些人轻易取 走,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进行无情的讽刺。
*表面上占尽风光,为名利处心积虑的人 最后也难免两手空空。所谓“终朝聚敛苦 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 —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 物之美在能自由自在。
方法点拨
哲理诗特点归纳
* 以理趣见长,耐 人寻味,给人以教益。 * 内容上通俗易懂, 但寓意较深刻。
表达哲理的形式
哲理诗常见修辞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比喻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对比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
哲理解读
1、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
教学目标 例诗透析 方法点拨 能力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 术形象来体会蕴涵在诗 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 基础上赏析哲理诗的理趣。
由浅及深
艺术形象 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
由此及彼
古代哲理诗赏析
《泛舟》 《泾溪》 《题西林壁》 《春江晚景》 《三赠刘员外》
《蜂》 《琴师》 《过沙头》 《游山西村》 《登飞来峰》
泛 舟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艨艟:(也作:蒙冲)古代大的 战舰。 推移:舟大水浅,必用多人推动 才能移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即是诗人当时的亲 身感受,又是对晚唐政治形势的含蓄预示。 一语双关,发人深省,富有哲理.
现多用来比喻国家大动荡前的征兆或 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哲理
“哲”者,智也。(《尔雅》) “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 教益的道理或事理。
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 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的诗歌。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 而不露,引人思考。
原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
意 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
联 想 好作品。
新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意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 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 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 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 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 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 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 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例诗透析(三) *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 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在比不上让它
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 —对— 林中鸟 朝中排挤 —比— 放情山水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理趣赏析】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 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例诗透析(二)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 世,人生在世, 不过百年,点滴 小利,转眼即逝, 何必为“三尺地” 而败坏自己的品 德!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
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
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祖籍安陆(湖北),后迁居润州丹阳(江苏丹阳)。唐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起任润州司马,一生酷爱林泉, 淡于名利。长于律诗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 风满楼 。”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诗人许浑登城东楼触景生情 写下了著名的《咸阳城东楼》一诗,其 中的颔联更为千古名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之轻,顺水自在而行。
【理趣赏析】 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 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
蜂
[唐]罗隐
例诗透析(一)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
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 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 流来。
( 指头 )+(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 客观的紧密配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西林:西林寺,在现 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 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 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