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社区调解各类纠纷比例图
然而,近年来社区调解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镇一级行政司法力量的介
入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在社区调解中几乎所有新的制度创新都来自于镇一级,
而居委会层面的机制创新则寥寥无几。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就是“110”
接处警制度的建立。一旦发生纠纷,居民可以首先拨打“110”,然后由派
出所根据情况组织镇司法科、居委会干部来进行社区调解。除了司法110之
--讨论“当代中国社区非正式控制的丧 失”
小组成员及分工: 王香艳:资料查阅与文档整合 刘芳丽:PPT制作 李永同:演讲PPT 叶媛媛:资料查找 傅乐:资料查找
目录
一、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二、非正式控制 三、理论解读与实际分析 四、当前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中庸之道 五、结语
一、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
苏州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谈及社区发展时,认为现存社区管理者素质不需要专业化, 因为经费不够,一般素质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多少高学历人才。对于社区中的上班妇 女,不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只要不闲着就不会生事。政府的立场与民间的立场 还是会有一些差异的。对于目前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法制环境,妇女组织基本上都不是 法人组织,就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大环境来看,非营利组织的登记与监管法律体系都不 健全。法律上的合法性是非营利组织发展、寻求其生存合法性的核心与保障。虽然在 苏州民政部门的文件上有了很多鼓励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但作为一个组 织生存而言,法律是最关键的确认其合法性的保障,法律不完善还是会限制它的长足 发展。
社区居民往往被动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意识主要靠政府的培养和教育, 社区 居民的主动性体现不充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社会流动的频繁,城市社区人口构成的高 异质性,导致难以达成社区认同。无论是社会关系空间还是地理空间的流动都会引起 居所的搬迁:职业更换、单位变动、身份地位改变、经济条件改善、家庭分化、重组、 旧城改造等等,都会使社区人口不断流动。当居所成为人们“暂住的客舍”、社区成 为“过往的通道”时,要想他们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困难的。当代城 市已经是高度异质化(异质化的人口和异质的文化)的社会,在社区这个松散的生活 空间里,聚居着来自五湖四海没有血缘、业缘关系的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 价值取向、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变得陌生,会产生一种不安 全感,从而使社区的人际维系力越来越衰弱,人性感受、人性色彩更趋淡薄。人们个 性日益突出,自由却不自在,独立却又孤独,失去了归属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参与 意识,没有了社区精神。
非正式控制的进行,都会面临一个组织动员问 题,因为大部分组织是自上而下型的,成员的参与 多被动在先,后才渐渐主动。苏州民政局社会福利 处的工作人员谈及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参与社区 服务的前景就认为,“现在没办法让基层做,一定 要上面倡导,现在的社区服务处在这样的阶段上, 被动的由政府投入,几年后,等到百性得到实惠之 后,自愿自觉了,可能会主动参与。现阶段只能是 政府倡导,投入精力、财力、强制性地实施。”一 苏州妇联城乡工作部副部长也讲到:“国外的妇女 团体更多一些奉献精神,更加人性化,而中国的妇 女组织,我只能说暂时作为一项职业,为了生存与 生活,还没有她们那么高尚。”
外,2011年底新镇成立了人民调解信访代理工作室,用以化解纠纷、维护稳
定。自从工作室成托,工作室在2012年调解了8起轻伤害案件,全部调处充公,签订人
民调解协议书,受害人主动放弃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加害人当场付清赔
偿款,共计人民币13.8万元。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将原来专属居委会调解的
身的身份出现,在调解矛盾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震慑力,在矛盾一
触即发之际,对于当事人而言也更能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作用,这就
强化了当事人对110接处警的信赖。
从这一个角度可以说,居委会的社区调解正面临来自国家权力
的替代。也就是说,这种非正式控制的削弱甚至有可能是丧失正是
由于正式控制的过度。
(二)当前非正式控制进行式=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还不足+组织 法律上的保障还不完备
切斯特·巴纳德是美国组织理论家和行政学家, 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定义为:不属于正式组织的 一部分,并且不与它管辖的个人以及有关的人们、集 团接触和相互作用。他认为,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主要 是信息交流、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以及维护个人 品德和自尊心的感觉。非正式组织没有正式的结构, 成员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常常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共 同的目的,而是通过同工作有关的接触或者是共同的 兴趣爱好产生的,并因而确立了一定的习惯和规范。
因此,非正式组织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种无正式组织结构,无自觉 的共同目标,但是有通过与工作相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 等特点的集合体。
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有着两类重要的后果:
1、(直接后果)非正式组织使人们形成一定的风俗、道德观念、习 俗、民俗、社会规范和理想;
2、第二类后果)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
综上
非正式控制大多是以非正式组 织的直接后果的形式对社会成员进 行约束的一种控制类型。
第一步
三、理论解读与实际分析
第二步
第三步
社区调解的困 境
当前非正式控
制进行式
非正式控制 的退化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正当性危机——“社区调解”的困境
由于转型时期社区矛盾和民事纠纷的增加,社区调解对于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和秩序控制的作用日益变得重要。 社区 调解源于传统中国乡村自治基于法外情理的民事调解,在当 代中国社会治理中被赋予新的涵义,它可以被界定为一“法 外治理”,既强调法外的情与理的运作,又主张法、情、理 三者的结合。与正式社会控制不同的是,作为非正式控制方 式的社区调解,其社会功能不仅在于秩序控制,而且在于社 区团结和社区自治。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现象的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他认为, 有了正式组织才有非正式组织;反过来,有非正式组织才能给正式 组织以活力或给正式组织以某种限制,甚至在某种目标及工作方法 上和正式组织进行对峙。
二、非正式控制理论
社区纠纷上移了。
某社区110接处警与JH居委会调解案件数目年度变化曲线图
分析
会有如此变化的原因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司法“110”
操作上相对简单,当事人只要拨打110就可以直接找到派出所来调解
纠纷,而不需要徒步上门找居委会,甚至还会碰到节假日、休息时
间找不到值班人员的问题。第二种解释是公安派出所以国家权力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