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二节 消费者的情感过程
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曾把人们的 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 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 的消费阶段。尤其是在人们消费总体层次和 构成向高层化、舒适化、感性化方向发展的 今天,消费需求亦日趋差异化、个性化、情 绪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
内脏觉。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的适应性 (2)感觉的对比性 (3)感觉的联觉性 4.感觉阈限
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量称为感觉通道 的接收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特定感觉通道所能觉察的最小刺激 量。即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和 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 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种态度体验。 由满足生理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情绪,由满足
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 在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称为感情。 情绪常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
性、激动性和短暂性。 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和深刻性。 在实际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于绝对
第一节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心理机能的活动来实现的。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消费者认识商品的起点。
2.感觉的分类 (1)外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2)内感:包括位置觉(也叫平衡觉)、运动觉和
线索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和总体印象。 产品的特征,如外形、所用原料或材料、光洁度等作
为形成认知质量的内在线索。 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
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 整体认知。
当产品本身的特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预示产品的内在 质量时,消费者可能主要依据内在线索而不是外在线 索判断和评价产品的质量。
区分。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于绝对区分。
2.思维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间接、概括的反 映。
它是人的认知活动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具有的高级心 理现象。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分析、比较、抽象、综合、概括、系统化和具 体化的过程。
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1)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记忆的影响因素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的 再认和回忆。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 系: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一段时间 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减慢,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乎不 再遗忘。遗忘的发展历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当产品特征对产品质量的预示作用比较小,消费者对 购买又缺乏信心时,消费者可能更多地依据外在线索 ,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营销启示: (1)企业要针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开展调查,了解消
费者主要依据哪些线索作出质量判断,并制定营销策 略。 (2)企业应充分重视形成认知质量的外在线索。
二、注意与记忆 (一)注意 (二)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样三个环节。
19世纪,心理学家恩斯特.韦伯发现,引起注意所 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初始刺激的强度有关。初始刺 激越强,引起注意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越大。
K=⊿i/I (韦伯定律)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
性的整体反映。 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又不是感觉的简单相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4.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知觉 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
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 (1)消费者如何形成对质量的认知 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
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知和本质认识。感觉和 知觉是不可分的,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常称之为感知 。 2.知觉的分类 (1)根据知觉反映的事物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时 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根据反映活动中某个分析器起优势作用,可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 (3)错觉:指人们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编码、储 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形象记忆、情感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四个记忆高潮
一般而言,人的大脑有四个记忆高潮。
(1)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此刻学习一些 难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这是第一个记忆 高潮。
影响因素:
(1)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2)识记材料的性 质
(3)识记材料的数量 (4)识记材Hale Waihona Puke 的系列位置(5)学习的程度
(6)学习的情绪
三、想象与思维
1.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 的过程。
想象要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要有过去已经感知过的经验,但这种经验不 一定局限于想象者个人的感知,也可以是前人、他人 已有的;(2)想象必须依赖于人脑的创造性,需要对 表象进行加入,而不是表象本身;(3)想象是新的形 象,是主体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
(2)上午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体内肾 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 考能力。
(3)第三个记忆高潮是晚上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 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加深记忆,分 门别类,归纳整理。
(4)睡前一小时,是记忆对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 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宜遗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