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1)以AB1为半径的圆形区域:B1点是由入射光瞳的下边缘P2与入射 窗的下边缘M2的连线与物平面的交点。在这个区域内每个点均以充 满入射光瞳的全部光束成象。
2)以B1B2绕光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环形区域:B2点是由入射光瞳中 心P和入射窗的下边缘M2的连线与物平面相交确定的。在此区域内, 已不能使所有点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这就是 轴外点的渐晕。 用渐晕系数描述光束渐晕的程度:
5)入瞳、孔阑、出瞳之间的相互共轭关系。 6)光学特性: 相对孔径 D f (望远、照相系统): 入射光瞳直径D和整个系统焦距f′之比称为该系统的相对孔径 。 数值孔径NA(显微系统): 当物体在很近的距离时,常用物方孔径角正弦和物空间介质折 射率乘积来取代相对孔径,称为数值孔径,即
NA n1 sinU 1
§ 5-5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1.对准面为景象面在物空间的共轭面。
2.以入瞳中心为透视中心,将空间物点沿主光线方向向对准平面上 投影,投影点在景象面上的共轭点即为空间点的平面像。
3.对准面和景象面上的点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几何点而为斑点。
二、景深性质及计算
1. 景深:景象平面上获得清晰象的物空间深度范围。 Δ 1:远景深; 深 2. 景深的计算: Δ 2:近景深; Δ =Δ 1+Δ 2:景
p1 p p p2 z1 2 , z 2 2 p1 p2
1 p1 p
p1
2ap 2ap , p2 2a z1 2a z 2
pz1 pz2 , 2 p p2 2a z1 2a z 2
3. 正确透视条件:(正确透视距离下看照片) 1)像方:景象平面上的斑点对人眼张角不超过人眼极限分辨角ε , ε 取1′~2′; 2)物方:对准面上的斑点对入瞳中心张角不超过人眼极限分辨角 ε ,Z1=Z2=p ε ;
例:有两个薄透镜L1和L2 ,焦距分别为90mm和30mm,孔 径分别为60mm和40mm,相隔50mm,在两透镜之间, 离L2为20mm处放置一直径为10mm的圆光阑,试对L1前 120mm处的轴上物点求孔阑、入瞳、出瞳的位置和大小。
两正薄透镜组L1和L2的焦距分别为100mm和50mm,通光口 径分别为60mm和30mm,两透镜之间的间隔为50mm,在透 镜L2之前30mm处放置直径为40mm的光阑,问
4. 说明:
1)场镜的光焦度可从物镜的出瞳与目镜的入瞳互为物象关系 的条件中求出。 2)场镜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正场镜和负场镜。 正场镜:使整个光束靠近光轴,从而减小了后面的透镜尺寸,
但出射光瞳靠近了目镜。
负场镜:使整个光束离开光轴,从而增大了后面的透镜尺寸, 但出射光瞳距离增大。
例:开普勒望远镜, f物′=100mm, f目′=20mm,物镜口径 D=25mm,由于目镜口径限制,轴外边缘视场渐晕系数 KD′=0.5,视场角2ω =10° ,问在不增加目镜口径情况下, 场镜焦距多大时,能恰好消除渐晕?
讨论条件: 孔阑、入瞳、出瞳均为无穷小(特殊情况),轴上 轴外物点均只有一条主光线经过光学系统成像。 1)首先用寻找入瞳、孔阑的方法寻找到入瞳、孔阑。 2)将所有除孔阑外的光孔经其前方光组成像到物空间,求出每个光孔 像的位置和大小。
3)各光孔像中,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者,像本身为入射窗,像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视阑。视阑经过后方光组成在像空间的像即为出射窗。
例:设有一照相物镜,f′=50mm,2a=12.5mm,规定 Z′=0.05mm。对下列情况分别求近景、远景位置及景深。 1)远景位于无穷远;
2)调焦至无穷远;
3)调焦使得P=5m。
三、景深与焦深
底片平面前后成像清晰的范围,称为焦深。
§ 5-6 远心光路
一、作用
用远心光路来提高测量精度。(投影仪物镜、测量显微镜、 大地测量仪等)
§ 5-4 渐晕光阑
轴外光束被拦截的现象称为“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 “渐晕光阑”。渐晕光阑多是透镜框。 作用:提高轴外点成像质量,减小光学零件尺寸。
一、入射窗与物平面不重合产生渐晕
1.实际光学系统中,入瞳、孔阑、出瞳为有限大,不为无穷小 时,有可能产生渐晕。 2.图示: 在物面上的 整个成像范围内, 随着成像光束的 不同,可分为三 个区域。
●
●
光成像质量。
§ 5-2 孔径光阑
1. 作用:在光学系统中实际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U。 2.图示:
孔径光阑通过前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瞳。 孔径光阑通过后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3.确定孔径光阑的方法:
原则: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零件的通光孔(镜框)分别通 过其前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去,入射光瞳必然是 其中对物面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 1)将所有光学元件的通光孔径经前方光组成像到物空间,并求出各个 光孔在物空间像的大小和位置。 a)规定光传播方向从右向左,以光孔为物,与物点发出的光线反向。 b)所有孔或框为实物。 c)利用解析法求解像的位置和大小。 2)物点在有限远时,各光孔像中,对轴上物点张角最小者,限制了轴 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3)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入瞳对应的 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2apf p1 2af pZ
p2Z 1 2af pZ
2apf p2 2af pZ
p2Z 2 2 af pZ
4 af p 2 Z 2 2 4a f p 2 Z 2
说明: 容许的光斑直径Z′越大,景深越大。 景深随光圈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焦距的增大而减小。 光圈数: F f D
二、物方远心光路
1. 概念: 测量显微镜中,为了消除像平面位置的放置误差而引起的测量 误差,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加入一个光阑作为孔径光阑,入瞳则
位于物方无穷远,称为“物方远心光路”。
2. 应用:(放大率一定,求被测物长度)
工具显微镜中(β 准确)被测物的像与刻度尺相比较,可测物之长度。
物体不论处于何位 置,发出的主光线 都不随物体位置的 移动而变化;读出 刻尺面上光斑的中 心示值,即可求出 准确的象高。
§ 5-3 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通过前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 视场光阑通过后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窗。 1.作用:限制物、像面上的成像范围。 2.视场表示方法: 物方线视场2y 长度度量: 像方线视场2y′
角度度量:
物方视场角2ω
像方线视场2ω ′
3.确定视场光阑的方法:
3.说明: 1)轴上点均能以充满入瞳的全光束成像。 2)入瞳为无穷小时,成像范围由入瞳中心和入窗边缘连线决定。 3)入瞳为有限大小时,成像范围由入瞳边缘和入窗边缘连线决定。 4)轴外点从某一视场范围开始,通过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要比轴 上光束少,并逐渐递减,直至光照度为零。 4.消除渐晕的条件:(必要条件)
p 2 p 2 1 , 2 2a p 2a p
2-p 0
4ap 2 1 2 2 4a p 2 2
3)若 1 ,对准平面以后的整个空间都能在景象平面上成清晰象
p
p 2
2
p p2 p 2 p 2 p 2
三、 象方远心光路
1. 概念: 某些大地测量仪器或投影仪器中,为了消除像平面和标尺分划刻 线面不重合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在物镜的物方焦平面上加入一个光
阑作为孔径光阑,出瞳则位于像方无穷远,称为“像方远心光路”。
2. 应用: 长度已知,不同放大率位置求出仪器到标尺距离。
§ 5-8 几种典型系统的光束限制
例:有一光学系统,透镜O1、O2的口径D1=D2=50mm,焦 距f1′= f2′=150mm,两透镜间隔为300mm,并在中间置 一光孔O3,口径D3=20mm,透镜O2右侧150mm处再置一光 孔O4,口径D4=40mm,平面物体处于透镜O1左侧150mm处。 求该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窗、 出窗的位置和大小。
q p B1 B3 2 q
由上式可知,欲使渐晕区B1B3为 零,需使p=q,即入射窗和物平面重 合,出射窗和象平面重合。 在有的光学系统中,不存在实像平面,视场光阑无法与像 平面重合,这种系统的视场边缘存在一个由亮到暗的过渡区域, 没有清晰的视场边界。
二、其他透镜框产生的渐晕
当光学系统中透镜较多,且孔径都不大时,虽然视场光阑 不起拦光作用,但其它透镜框仍可能拦光而造成渐晕。
3)入瞳为孔阑经过前面光组在物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物点的物 方孔径角。出瞳为孔阑经过后面光组在像空间的像,决定了系统轴上 像点的像方孔径角。
4)对于理想光学系统,轴上和轴外物点的主光线都过入瞳、孔阑、出 瞳中心。 主光线: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线称为主光线。 第二近轴光线:由物方视场边缘发出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近轴光线 。
一、 放大镜
二、望远系统
1.开普勒望远系统
2.伽利略望远系统
三、 显微系统
四、照相物镜
五、场镜的特性和应用
1. 定义: 光学系统中,为了改变斜光束的方向,使系统的外形尺寸减小, 在成像的焦平面或焦平面附近加入的一块透镜,称为场镜。
2. 性质:只改变成像光束位置,而不影响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 (D/f ′ 、f ′、2ω 等) 3. 应用: 满足光学系统入瞳、出瞳位置要求,减小后透镜组通光口径。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 5-1 光阑及其作用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应按其用途、要求,在成象范围内的各 点以一定立体角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这就是一个如何合理 地限制光束的问题。 定义:限制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光孔。 组成:透镜等光学零件边框或专门设置的带孔金属框。 分类:(按作用分)
●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有效光阑) 视场光阑:限制物面或像面上的物体成像范围。 渐晕光阑:去掉成像质量差的光束,改善轴外物点和远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