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的一句话。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大汶口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2 . “这种远古人类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 .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B.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C.诸侯内乱
D.末代国君残暴统治
4 . 中国银行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商朝B.周朝C.秦朝D.汉朝
5 .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这种称呼源于历史上的源最早可上溯到
A.禅让制
B.分割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 . 以下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国时期合纵战略示意图B.战国时期连横战略示意图
C.有“合众弱以攻一强”之意D.图中战略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7 .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C.农业产量的提高
D.人口的大量增加
8 . 下列对我国原始人群生活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周口店的北京人会制造彩陶B.山顶洞人学会磨制和钻孔技术
C.长江流域的半坡人种植粟D.黄河边上的河姆渡人用耒耜耕作
9 . 修建于战国时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伟大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长城C.都江堰D.大运河
10 . 七(1)班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A.逐鹿中原:化干戈千古绝唱黄炎联盟B.反抗暴政:“临阵倒戈得民心者得天下
C.诸侯争霸:乱纷纷你唱罢我又登场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11 . 201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在黄帝陵隆重举行,海内外近万华人参加了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B.他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他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
12 . 列出史实中,与大禹有关的有()
①治理水患
②发明舟车
③分封诸侯
④建立夏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 . 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4 .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
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5 . 秦朝时统一文字,把哪种文字作为全国标准文字()
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楷书
二、填空题
16 . 统治腐朽是政权更替的主要原因。
(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3)周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7 . 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正误。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京,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
18 . 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请你写出这五个霸主的名号。
五、综合题
19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为了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与其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远古的传说)
材料二:传说尧帝年事已高,而其子丹朱性格粗野,好闹事,尧帝认为不能委任他为继承人,便举行部族联盟议事会商议。
会上,各部族领袖皆推举舜为继承人,舜继位。
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式推举禹为继承人。
(辉煌的成就)
材料三:
(不息的文明)
材料四:……啊,我们伟大的中华神州,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优秀,华夏文明传遍环宇全球,万代千秋。
——《华夏文明之歌》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元谋人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材料二涉及的是古代哪一制度?
(3)图1中的青铜器被称为什么?图2展示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4)中华民族能够创造悠久、灿烂的文明的原因是什么?
20 .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材料三:有学者曾这样说:“在建制解体的过程中,一种新的‘政体细胞’开始在几个大诸侯国产生,那就是‘县’制,循此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成为通行于全国的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由皇帝专制的‘郡县制’。
”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做什么制度?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二中诸侯需要向周天子尽什么义务?
(4)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一种新的‘政体细胞’”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政治细胞”开始于何时?秦朝统一后创新发展推行什么制度?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
2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
”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二有一天,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对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
赵二看着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地走了。
材料三一次,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两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
于是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材料四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是这里的官吏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请回答:
(1)秦始皇的姓名?统一全国是在那一年?
(2)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秦始皇是如何解决的?
(3)为抗击匈奴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它的起止点分别在哪?
(4)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绩?
22 . 春秋时期,随着战乱纷争局面的出现,社会的经济、政治等领域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
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战国时期,强大的地方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当时的农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利弊。
(3)根据材料三,归纳“商君”的改革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三、判断题
1、
四、简答题
1、
五、综合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