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范文

某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范文

XX市XX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XX县国土资源局2014年6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目的 (2)第二节规划任务 (2)第三节规划依据 (3)第四节规划范围 (6)第五节规划期限 (6)第二章规划背景与形势 (7)第一节 XX县概况 (7)第二节以往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评价 (8)第三节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及整治潜力 (1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14)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 (16)第四章土地整治的原则和目标 (19)第一节土地整治规划原则 (19)第二节土地整治规划目标 (20)第五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22)第一节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22)第二节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工作 (25)第三节加快推进土地复垦 (26)第四节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27)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28)第一节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 (28)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安排 (28)第三节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29)第四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安排 (29)第五节与市级整治规划重点项目衔接 (29)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1)第一节投资估算 (31)第二节效益评价 (35)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9)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制度体系 (39)第二节提高规划实施的管理水平 (40)第三节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42)第四节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 (43)附表 (44)附表1 XX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44)附表2 XX县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表 (45)附表3 XX县土地整治任务分解表 (46)附表4 XX市XX县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47)附表5 XX市XX县土地整治项目表 (48)附图 (50)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解决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国家有关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及《XX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XX市X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等,编制形成《XX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为落实《XX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XX 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整治任务和要求,进一步落实《XX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复垦等任务要求的实施性规划,是执行省、市级土地整治规划下达的农用地整治重点地区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任务的专项性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XX县(以下简称XX县)土地整治的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安排,合理布局土地整治相关项目,是未来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也是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优化配置的依据。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期限为2011-2015年,目标年为2015年,展望至2020年,规划范围涵盖XX县辖区内全部土地。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活动的决策部署及XX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精神,为实施和深化《XX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XX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思想,围绕“个性XX、品牌XX、包容XX、品质XX、开放XX,实现建设幸福XX”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促进XX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深入、有序开展,并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及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规划任务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以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坚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体任务包括:(1)评价以往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2)研究分析和测算土地整治潜力;(3)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原则、目标及任务安排;(4)确定农用地整理项目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5)确定以“三旧”改造、增减挂钩为主的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6)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7)确定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8)进行投资分析与效益评价;(9)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0)建立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

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7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第77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7)《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

二、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3)《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4)《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5)《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11〕24号);(6)《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7)《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96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147号);(9)《XX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水利厅财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衔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186号);(10)《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339号)。

三、规程规范(1)《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03-201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 号);(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5)《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6)《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8)《XX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9)《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

四、其他资料(1)《XX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XX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3)《XX市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XX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5)《XX县志》(1979-2004);(6)XX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7-2011年)。

(7)XX县政府工作报告(2008-2012年);(8)XX县交通、水利、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发展规划;(9)XX县2010年及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10)XX县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2011年);(11)XX县“三旧”改造标图建库成果(2012年6月)。

第四节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XX镇、XX 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共7个镇,涉及土地总面积124091.46公顷。

第五节规划期限本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年,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展望至2020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XX县概况一、自然地理XX县位于XX,隶属于XX市。

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北纬XX°XX′XX″--XX°XX′XX″,东经XX°XX′XX″--XX°XX′XX″之间。

东北部与XX市交界,东南部与XX县相连,南面紧接XX县,西面毗邻XX县,西北角与XX县接壤。

XX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气候温和怡人,年均降雨量1660.5毫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

境内溪河纵横,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大部分属山区,地势北、西、南高,东部低平,石山林立,奇峰突兀。

图2-1 XX县地理位置示意图XX境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地绿化率达82.50%,森林覆盖率达78.20%,位于XX省山区县前列,盛产杉木、松木等木材,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

全县有9个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1677.00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7.47%。

二、社会经济XX县隶属XX省XX市管辖,全县土地总面积124091.46公顷,其行政管辖区的空间范围包括XX7个镇,设有6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个县属林场、2个市属国营林场,县人民政府驻XX镇。

XX为XX省的XX县,以XX为主。

据2010年末人口统计,全县总户数43819户,人口164220人,常住人口12.95万人,其中XX86843人,占总人口的52.88%。

XX城市化水平为15.45%,远低于XX省2010年城市化水平。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27.45%,比XX市年均增速高3.4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8万元,增长14.82%;第二产业增加值21996万元,增长36.07%;第三产业增加值14305万元,增长24.81%。

与珠江三角洲等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XX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经济效益还不够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二节以往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评价一、实施成效在以往土地整治工作中,XX县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原来地势高低不平、灌排基础差、交通通达性欠佳的土地进行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等整治工程,截止2010年底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的综合开发面积达1242.86公顷(18642.85亩),实际增加耕地面积1158.43公顷(17376.44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耕地占补矛盾,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为XX县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