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特地整理一些具有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及特色
拦街福
汉族祭祀旧俗。
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
气氛热烈。
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
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
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芥莱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
《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
此俗已废。
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
“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
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
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是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
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
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
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泰顺元宵百家宴
泰顺元宵百家宴有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泰顺元宵节如今名列浙江省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名单,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
“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
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
由古至今,
百家宴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但该终没有脱离举办活动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举行盛大的典礼祭拜地方神祉陈十四娘娘和木偶戏神王乞佬。
文成刘基庙春秋二祭
春(正月十五元宵节)秋(八月十五中秋节,南田刘基庙秋祭时间为农历六月十五日,乃刘基公诞辰日)二祭始自明正德年间,系正德皇帝亲封,宰猪倒羊,跪拜观礼,宾客云集,是刘氏家族盛大的祭祀活动!刘基庙景区包括龟山晓霞、清溪坐月、国师桥、刘文成公庙、白水洞、白水瀑、柯岭枫香、千步古岭、竹林冬翠、当今世界最古老、在地球上已存活2
亿年的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等景观
瓯海泽雅挑灯节
泽雅周岙的正月十三挑灯节,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每遇挑灯节,家家设宴,户户邀客,当地还举行猜灯谜、花灯评比、看社戏等活动。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三,从上午开始,车水马龙,一批批人陆续涌入这个原本较为寂静的小山村。
下午,泽雅镇政府举办了灯谜有奖竞猜活动,随后,花灯评比开始,村民们纷纷把自己家的花灯扛出来,集中在一起参加比赛。
晚上7时正,随着鞭炮和锣鼓响起,整个山坳四处焰火冲天,村民们纷纷提出自制的各式各样的花灯,浩浩荡荡朝村中心汇集,宁静的小山村顿时成了灯的海洋。
洞头县东屏镇东岙村的七夕节
洞头七夕节作为洞头的一个传统节日,已延续传承300多年,之间从未间断,影响十分广泛。
洞头的七夕节更侧重于儿童节、成人节。
岛上凡有孩子的家庭,都在七夕当晚以七星亭、“巧人儿”馃、红丝线挂件以及荤素菜肴祭拜七星夫人。
有16虚岁孩子的家庭,还要增加熟公鸡、寿龟、红圆等供品。
祭拜时口念祈福歌谣,与孩子一起祷告,焚烧七星亭,告知孩子已“成丁”。
洞头的七夕成人节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南布袋戏
单档布袋木偶与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相比,有十分明显的特色。
这个特色,简单一点说体现在一个“一”字。
首先是唱腔道白、人物表演、音乐伴奏全部由一个人完成。
其次,是所有木偶、服装、道具、乐器和组合的舞台,可以装成一担,由一个人用一支扁担挑着下乡演出。
因此,现代也把“布袋戏”叫做“扁担戏”。
平阳、泰顺的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
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
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
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
乐清的细纹刻纸、木雕
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北方粗犷豪放的剪纸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的刀法精致入妙,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能在一寸见方的经纬格子线中,随心所欲地刻出50条装饰纹样。
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
,
泰顺的竹雕
泰顺竹艺非常著名。
有名家字画(竹雕)、浮雕、线刻、浅刻、竹排烫画、竹简、切割、镂空、木雕等五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是温州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首批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之一。
泰顺飞龙竹类雕刻工艺厂生产的竹雕工艺品以出口为主,现有厂房2000多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
有工艺美术师3名,专业雕刻技术人员50多名。
而且还拥有自产毛竹基地200亩,与农民合作建立的毛竹生产基地1000多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龙湾的玻璃琉光刻
“玻璃银光刻”俗称镜画,是在镜背面,用银色线条刻划作画的民间美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上海传入温州,七十年代传入龙湾区。
传承人项有礼运用“月份牌”年画技法进行创作,表现题材以传统人物、吉祥、喜庆、图案为主。
现仅有传承人项有礼以家庭作坊形式延续濒临失传的技艺。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的瓯塑
瓯塑,俗称“油泥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是温州市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它将绘画、浮雕和泥塑融为一体,用富于可塑性的五彩油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风景、花卉、兽禽等,色彩缤纷,瑰丽夺目。
“瓯塑”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曾经在百度知道上看到,有人问:“温州特色文化有哪些?”下面回答都是模棱两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回答是“温州的特色就是没有文化!”我想回答的人并不是想贬低温州,而是现在我们接收到的讯息,大多都是比较西方化的东西,别说温州文化,中国的国粹也知道的甚少。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对《屈原》、《孔子》等优秀国产影片却毫无所知。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传统文化习俗特色保存的比较完整,这也是近来农家乐兴起的主要因素。
现在的农家乐会根据他们的地理位置,特色文化,让游客们,可以品尝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之余,可以感受大城市没有的传统娱乐项目,农家渔家活动等。
中国拥有上下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国粹更是深不可测,在追寻新颖潮流的东西之余,不妨抽时间感受一些传统的东西。
各类不管你是在哪个领域工作或者生活,传统文化都会给你更多的联想和启示,这种修养让人不肤浅,不浮躁,也会更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