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思维
如:直观教具的应用
2、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要充分利用变式 4、要用正确语言表述 5、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与时间之中
三、推理及其种类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
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 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具有两个条件: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1.定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想象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思维 以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所以, 想象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
3.特征 形象性——指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象 信息,而不是词和符号 新颖性——指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同于个体亲身 感知过的、简单再现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心理活动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手段-目的分析
----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 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
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二)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 (1)具体概念 (2)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 关系分: (1)合取概念 (2)分析概念 (3)关系概念 3、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分: (1)前科学概念 (2)科学概念
(三)概念的功能
1、分类功能 2、推理功能 3、联结功能 4、系统功能
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 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A>B,B>C,所 以A>C。休腾洛切尔等人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 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 行操作,即人们把前提结合成统一的视觉形象,把 一些项目按大小想象为自上而下垂直排列或自左至 右的水平排列。这样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 从这个空间系列中的相对位臵来判定。
三、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 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极端的无意想象是梦。梦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 梦的心理学解释众说纷纭。著名的有 弗洛伊德的《梦的释义》
2、有意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 度的不同,分为: (1)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作用: 借助再造想象,摆脱生活小圈子。 如: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形成条件:
1、前提真实
2、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 式要符合逻辑规律。
(二)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 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
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1)线性系列推理 (2)主题推理
(3)三段论推理。
(1)线性系列推理:
是一种传递性推理。
格瑞格的实验:给被试呈现了一面写有下列内容 的卡片,要证实的规则是:“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 的年龄必超过19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与被试生 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有高达74.1%的被试作出了正确的 选择。
(3)三段论推理
是从前提中引出必然结论的推理。
例:下面有4个三段论式:
a.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而所有的A都是C。 b.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不是 C。 c.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C都是B,因而三)表象与感知的区别
表 象
知 觉
形象模糊、 不稳定、只 是大体轮廓 或某些突出 特征。 形象鲜明、 稳定、完整 细节清晰。
离开对象之 形象具有 后的形象, 形象性和 是由回忆产 概括性 生的。
形象不能离 只有形象 开当前对象 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二)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程度的不同,分为: 1、个别表象 ——对某一具体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是一般表象的 基础。 2、一般表象 ——对某一类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比个别表象具有 更高的概括性。 (三)根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分为: 1、记忆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简单重现。 2、想象表象 ——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与整合的过程。
2、归纳推理
----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 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
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关系
区别: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
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归纳推理则是即从特 殊到一般的过程。
(2)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
提与结论之间是必然联系;而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 了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或
第七章
第一节
思
思维概述
维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表象与想象
概念和推理 问题解决
第一节
一、思维的概述
(一)概念
思维概述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2、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这4个推理可用下列图形来表示。
从图解中看出,上述4个论断中只有第一个推论是 正确的。但实际上许多人认为这4个结论都是正确的。 这说明推理不一定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
对推理时出现不正确结论的两种不同解释:
气氛效应理论:
武德沃斯 在三段论中,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将影 响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如: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 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理解前提错误: 查普曼 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 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 解释了前提。
(2)主题推理
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定关系的推理, 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理。 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作 业”实验:给被试看四张卡 片,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 另一面写有数字,见右图。 同时,主试给被试提出一个 规则“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 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 要求被试说出为证实这一规 则的真伪,必须翻看哪些卡 片。
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也是创造想 象的特殊形式。 种类 积极幻想(理想)——以现实为依据,有可能 实现的,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幻想(空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 现可能,具有消极的作用
第三节
概念和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种类及功能
(一)概念的含义
----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然性。
联系:
(1)没有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前提必须借助归纳推理从 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 (2)没有演绎推理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归纳。 在归纳推理中,常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来对某些归 纳的前提或结论加以论证。
第四节
(一)问题
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
——蕴含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 不能用习惯反映,是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 中遇到的障碍。
(二)比较与分类
1、比较——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 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2、分类——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 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
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2、概括——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 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 思维过程。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1、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 个方向提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 否具有清晰意识
1、直觉思维 ——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 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分析思维 ——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 结论。
(四)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
1、常规性思维 ——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三、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基本环节
1、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 方面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2、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 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新形象——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
4.想象与客观现实 ——构成新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客观现实。 例如:阿Q:浙江人的嘴、北京人的脸、山西人 的衣服;孙悟空:猴子身体加人头;
二、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
前反映。 补充功能——想象能弥补人类认识活动 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代替功能——在某些需要或活动不能满 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 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1、体系化——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 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2、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 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 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