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东北财大,邓立立)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东北财大,邓立立)
(7)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Fra bibliotek工前分工后
毛呢
英国 100 1单位 90
酒
120 1单位 80
毛呢
220 2.2单位 0
酒
0 0单位 170
葡萄牙 合计
1单位 2单位
1单位 2单位
0单位
2.2单位
2.125单位
2.125单位
1.3.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1936 年哈伯勒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 势理论。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的比较优势理论,有 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2)多边贸易与多种产品贸易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都是由多个国家 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多 边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也同样适用。
1.3.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Y
A
MRT = MRS = PX/PY
O
X
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一国)
Y A国
E C
O
B
X
(2)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两国)
Y 甲国 P = PX/PY=1 Ⅱ D C Y A′ 乙国
B
Ⅰ
E′
D′ C′ Ⅱ
Ⅰ
P = PX/PY=1 O E O B′
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成为可能。
理论的假设
(1)使用2-2-1模型的分析方法
(2)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3)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4)全部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在国内完全自由流
动,但不可在国际间流动
(5)交易双方成本不变,即规模收益不变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的经济关系,是国内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是将
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相融合,对国际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资 源的国际配置进行分析和探讨的一门科学。
绪 论
1.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政策两大部分。
●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以及
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它代表的是新兴商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首次从国家财富增长 的角度讨论了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国家应当采取
的政策。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国家财富的增长
即是一国拥有的金银量的增长。
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鼓励商品出 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
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了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认为,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或比较优势决 定了两国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而实际的国际交换
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实际的交换比例
即均衡的交换比例,它取决于两国各自对对 方商品的相 对需求强度。
毛呢 英国 德国 10码 10码
麻布 15码 20码
国内交换比例 10:15 10:20
1.2 绝对优势理论
1.2.1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2.1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 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阐述了国际 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果。
● 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 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
● 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1.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 富。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 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 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 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假定英、德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为10:17。如果在这个交 换比例上,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求(• 假定为17• 码×1,000=17, 000码)与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假定为10码×1,000=10,000 码)恰好能使两国的进出口额相等,则这个比例就是一个稳定的、 均衡的交换比例。
1.4.2 贸易条件的局部均衡分析
PX/PY
P3 出口 Sx
PX/PY
S
PX/PY
Sx A´ B
P2 P1
O
B
A Dx X
B* A*
O
E*
D X O
进口
E´
Dx X
1.4.3 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分析
(1)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1)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20 世纪初的两名
● 第10章 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 第11章 外汇与汇率 ● 第12章 汇率决定理论 ● 第13章 国际收支 ●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第15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内的延
伸和应用,它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
并且构成了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研究的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经济与其外部世界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等。 ● 政策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政策以及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 际 贸 易 模 式
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外 汇 理 论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
(3)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一国)
Y E A国
A C O B PB=1 X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两国)
Y 甲国 Ⅱ Ⅰ A C E B′Ⅰ Ⅱ E′ B C′A′ Y 乙国
P = PX/PY=1
P = PX/PY=1
O
X
O
X
(4)比较利益的分解
Y Ⅱ E Ⅲ
T
Ⅰ A
B Pw=1 O Pb=Pw=1 X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邓立立
目录
● 绪论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 对外贸易措施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目录
● 第8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①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又称纯易货贸易条件指数,它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表示的是一国每出口1单位商品所能交换的进口商品
数量的变动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N
Px 1 / Px 0 Pm1 / Pm 0
PX / PM
②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是指用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反映该 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用公式表示是:
Ⅲ
H
G C
PW=1/4 X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Y
C´
甲国提供曲线
PW=1
E
乙国 提供曲线
PW = 1/2
O
G
C
D
X
1.4.4
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是一国出口商品价 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贸易条件是以价 格指数表示的,叫做贸易条件指数。
富。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货币差额论”,也被称 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 商品,增加金银进口,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 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
晚期的重商主义
以贸易差额论为理论依据。
贸易差额论把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在对 外贸易中应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
●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
可以为参与双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斯密提出了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思路,
为国际贸易中古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很大,无法解释绝对先进 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1.3 比较优势理论
1.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结合
第1 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析三方面的问题:
(1)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和贸易的流向以及各
国贸易的类型; (2)进行国际交换的交换比率或贸易条件的确定;
(3)贸易双方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
(5)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Y
E E´ A C´ C O B´ B PB=1 X
1.4
相互需求原理
1.4.1 相互需求原理 1.4.2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 1.4.3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1.4.4 贸易条件
1.4.1
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上,在其《政治经
其中,前两个问题属实证经济学范畴,第三个问题 则属规范经济学范畴。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1.2 绝对优势理论
1.3 比较优势理论 1.4 相互需求原理
1.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16—1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