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由学生列举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和推动。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
表现:
【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5.3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第1课时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中心发言人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法
问题引导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_课时
教具
教材、地图册等
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个人主页
教
学
过
程
【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导入新课】
从前一节课的教育发展复习巩固,引导进入教育推动科技发展。
【讲授新课】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板书设计】
一、科研的起步
表现
成就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2:1988年九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