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保险是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灾
害和意外事故所产生的损失而设置的一种保险。

完善的农业
保险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而且促进了农村
金融的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其
次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农业保险存在
的问题,最后对农业保险的长足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发展
对策
一、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几经起落,经
历了曲折却又不断前进的过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主
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恢复经
济,并进行了开办农业保险的初次尝试。

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在一些地区试办了牲畜保险和棉花保险,
虽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赔了近400亿的钱款。

因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1953年进行农业保险整顿又在1955年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与此
同时,国家也在尝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二)第二阶段。

1958年,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左倾方针错误,开始提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因此大力发展人民公
社,即集体劳动、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国家认为集体的力
量大,可以对抗任何自然灾害,所以在这一年,国家宣布停
止开办农业保险,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
大革命,直到1982年才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这期间停办了
24年。

(三)第三阶段。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
国实施,没有了集体劳作,而是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提高的同时,也要自己面对自然灾害等农业问题,因此,
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迫在眉睫。

1982年国家恢复农业保险的办理,并且国家也采取许多的鼓励措施,因此,不仅办理农业
保险业务的机构与保险税种有所增加,而且保险收入也大幅
度提高,1982年至1992年这十年间,保险收入从23万升至8.62亿元。

这期间,大多数农业保险机构都赔了钱,尽管如此,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四)第四阶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保险也开始由商业化经营转变,
而此时的商业保险公司也刚刚起步,规模小、业务单一,并
且不能很好的应对风险,再加上这一期间国家不重视商业保
险,鼓励措施少,支持力度不强,因此1993年后,农业保险开始萎缩,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 3.77亿元,
比上年减少了0.88亿元。

(五)第五阶段。

2003年起,国家加大了对农业保险支
持力度,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及要加快建设政策性农
业保险,同时,为了增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国家
开始给予农民财政补贴。

2003年后农业保险不断发展,2013年的保费收入为306.6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66.4亿元,并且,农业保险的经营状况获得了改善,从刚开始的赔款转
向盈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了赔付的速度,总的来
说,从2003年至今,农业保险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而
且也让保险公司获得了盈利。

二、农业保险现状分析
(一)农业保险总体状况。

第一,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加
快。

由于中央加快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得保费收入和农
业保险的业务量逐年上升。

同时,一些保险公司开办了农业
保险业务。

第二,农业保险在保险市场中有了自己的天下,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第三,农业保险为农民应对自然灾害起
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保险最大的受益人是农民,在发生自然
灾害和意外事故后,农业保险的赔付款可以帮助农民维持基
本生活,保障农民的灾后生活。

第四,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
在不断上升。

由于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大量发展农业保险,一
些保险公司也跟上步伐,在农业保险业务中投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为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做出了贡献。

(二)农业保险的不足之处
1、农民购买保险机率较低。

首先,农民的收入来源于土地,农民能够获得的收入很低,而农业保险正是要面对这些低收入人群,保险业务的开展确实有困难,并且农民种地所得的收入更愿意储蓄起来,把储蓄的钱用于盖房、生养子女、养老。

在我国中西部的农民,他们种地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的开支,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投保;其次,农民并不热衷于农业保险,农民没有较高的风险意识,没有意识到转移风险的重要性,并且农民对于保险的赔付也抱有一种怀疑态度,有的农民甚至不相信会在遭受灾害后获得一部分赔偿,他们宁愿把钱存起来,也不愿意为未来的风险投保;再次,如今有不少农民放弃农村的土地,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进城打工,当然也不会问津农业保险了;最后,一些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赔十分严苛,投保的农民想要拿到赔款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使得农民对农业保险有了偏见,只有少数人会购买农业保险。

2、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少,保险险种少。

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也是几经起落,专业的保险公司凤毛麟角。

专业的保险公司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华、阳光、安信等几家公司。

这些公司除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分支机构外,其他的公司覆盖性不强,只是局限在几个地区中,大大限制了农业保险的
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较少,不能满足现实
的需要。

一些山村交通不发达,村落封闭,基于此保险公司
不会经营较多的险种;此外,农业保险的风险较高,出于公
司盈利的打算,保险公司不会冒风险经营易亏损的险种。

3、管理农业保险的问题。

农业保险管理涉及到政府、
农户、保险公司三方面的问题,政府实施政策性保险时,要
考虑农民和保险公司两方面的利益,处理不好时,可能会带
来冲突;再加上农村交通不发达,村落保守,导致保险宣传、发起、理赔等难度较高;当发生灾害时,在对灾害发生的性
质进行定论时也容易产生问题,因此农业保险的管理难度较
高。

4、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缺失。

我国农业保险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发展时间短,因此专业人才匮乏。

许多大学
是近些年才开始设立农业保险专业的,这无法满足农业保险
向前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人才数量与农业保险发展不协调的
情况:保险机构去农户家宣传时,缺少专业的人才向农户进
行宣传和普及知识;发生自然灾害时,同样缺少专业的人才
对自然灾害进行定性和损失估计,这样会限制农业保险的发
展。

(三)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1、加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农业保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农民的参保意识,但是目前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意
识较为淡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为此,必须加大
宣传力度,可以安排专家到农村进行讲座,也可以在电视和
广播上进行宣传,等等。

政府各级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勤下
基层,在了解农民的同时也对农民讲解农业保险的具体条例,
还要说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对农业保险
的好感,从而增加农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扶持农业保险公司。

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给予一定
的补贴,免征一部分税款。

政府可以免征农业保险所得税,
扩大减免税的范围,同时对一些业务上的支出进行补贴。

3、加强农业保险的管理,培养专业人才。

政府应适当
建立农业保险的信息咨询机构和研发机构。

建立农业保险的
信息咨询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一些农产品的信息、价格、
种植风险等农民关心的问题,从而减少农民可能产生的损失;
建立研发机构,提高防灾水平,通过科技来提升农业保险的
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保险的管理。

同时,应该建立人才培养
机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这样,就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人力与物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参考文献:
[1]冯月联,许月明,冀晓娜,黎鸿艳,王志国.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01:19-22+48.
[2]许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14.
[3]庹国柱.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障碍与前景[J].保险研究,2012,12:21-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