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第四章_魏晋南北朝(下)

4.2第四章_魏晋南北朝(下)


《文心雕龙》
《文赋》

最早研究公文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 成四大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初分析了它们各 自的特点及语言风格,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 尚实,诗赋欲丽。”前三种就是应用公文,他的意思是: 奏议要写得明白、典雅;书论要求讲理,铭诔要写实。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二十多种公文文体的起源 与演变,运用范围、拟制要领、语言色彩和作用等。他的 论述深刻、精辟而又形象。如论及诏策的文风色彩时,他 说:“故授官选贤,则义柄重离之辉;优文封策,则气含 风雨之潤;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治戎燮伐,则声 有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 辞有秋霜之烈。”
三、文书档案工作

文书工作有了重大的发展。 公文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 有了专门拟制文书的人才; 产生了一系列文书制作制度; 有了对文书的专门理论著作。
(一)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

主观上,时政多变,统治者对文书工作都予
以高度重视。
刘勰:公文“虽世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客观上,纸张、笔、墨的改进;汉字形式的演变。
☆思考
1.结合史籍,思考诸葛亮用秘书的原则和方法。 2.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掌机要”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笔分途”对现代公文写作的影响? 4.曹操公文中“令”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文书制作制度



公文用纸制度——桓玄诏令公文一律律以纸代替简牍后,规定重要 的公文以加染的黄纸书写,以防虫蛀,一般公文以白纸书写。这使 人们从纸的色泽上就能分辨出公文的类别,客观上初步形成了公文 用纸制度。 卷轴制度——将写在若干张纸上的一篇公文粘连起来,成为一幅, 在一端粘附上一根细木棍,作为轴,可以将公文自左至右卷拢在轴 上,成为一束,因为古人写字是自右至左直行书写,这样卷起,能 使右面文首的内容在最外面,便于展开顺序阅读,这种方法称为卷 轴制度,它在缣帛文书中已见使用,公文普遍用纸后,这一制度遂 普遍推广。它开则便于阅读、批答,合则便于携带、收藏,是公文 形式的一大进步。 用印制度——简牍文书的盖印方法为封泥,以纸制作公文后,改用 朱印,即朱色水印,朱印简便易行,印迹清晰易辨,不易消褪,且 能使印章经久耐用,既提高了公文制作速度,又使公文卷面美观, 是公文用印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 是九品中正制。
“寒门掌机要”后果:
在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
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
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
品 评 的 三 个 内 容
1地方政府中,主官位 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信卑而权力膨胀,形 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
专 察 是 非
私 以 动 众
伺 候 得 失 阴 结 敌 人
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2.诸葛亮对秘书的“参署”制度
诸葛亮对秘书,专门建立了
“参署”制度,实行“纳言之政”。
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违覆”、“直言”、 “进人”

“违覆”:发现公文中主官的批示有与国家政策违背之
处,秘书人员应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理由,送回主官
第三,篇幅简短。
第四,表述明确,指示具体。
第五,文辞朴实。

从曹操开始,文章开始有了“文”“笔”之分。 “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 “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 中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 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类似于近代
的文牍。
“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





南北朝时一些昏庸的国君往往荒于朝政,造成文书工作 陷入混乱不堪的状况。如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厌烦 政务,终日游戏,常数月不批阅奏章,积压的奏章被内 侍随手取去,包裏鱼肉,以致政令不通,遂产生了一种 变通的文书批阅制度,称贴敕: 贴敕——即由主持朝政的大臣在奏章后签章意见,作为 敕命,批发判行。 一文一事制度——即一件公文只直叙一件事,不同的事 由不混于一文。秦汉公文,往往一文数事,曹操写的公 文,多为一文一事,东晋桓温下令公文用纸制作后,逐 渐成为定制。此制有效地防止了行文关系错乱,提高了 公文的准确性、时效性,加速了公文的运转。它作为公 文的主要制作原则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四)公文文体(自学P130)
(五)档案工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大量档案被毁。例如:公元 190年董卓逼皇室和百姓迁往长安,焚烧都城洛阳,两汉 积累起来的大量档案被付之一炬。西晋的八王之乱、永嘉 之乱、晋室南渡以及此后南方东晋、宋、齐、梁、陈的更 迭,每一次改朝换代都给京城造成破坏。同时,各王朝内 部的相互残杀,又使都城遭受抢掠焚烧,收藏的档案又大 批被毁弃、流散。 但是,各王朝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鉴于档案对建立、稳 固政权的重要作用,都注意对档案的保护和收集。 此外,一些官员和士人曾担任过秘书官职,接触过大量文 书档案,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收集并抄录档案,藏于家中, 世代相继,编辑成集,客观上为档案的保存、流传作出了 贡献。 此时期的各政权都建立有档案库。
积极培养秘书,而且,当发现秘书具备了独当一面或
有独特才干时,就大胆提拔,破格使用。 诸葛亮对秘书的大胆提拔,一方面使有才干的秘 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益于国家;另一方面,使更 多的秘书忠于职务、努力工作,刻苦锻炼自己的才干, 以具备条件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蒋琬
何祗
(三)寒门掌机要
“寒门掌机要”原因:
(1)简洁明了、经济实效

《合肥密教》: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
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论张辽功》: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 荡寇功也。
(2)不拘章法、自由随意

《置屯田令》:夫定国之,在于强兵足食。 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
先代之良式也。

如《在阳平将还师令》:鸡肋。
(3)质朴为本、文采并重 《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心之君,曷尝不得贤 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曾不 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 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进也。“孟公焯为 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 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 无被褐怀玉而钓于谓滨者乎? 又得无有盗嫂受 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魏志·武帝记》)
一门专门的技能,有它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
大大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 大跃进。
☆曹操的公文

鲁迅:曹操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当时社会两大特征: 尚刑名 尚通脱
曹操的公文特点: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 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短小、表述明确、 指令具体、文辞朴实。
曹操公文
咨 之 以 计 谋 而 观 其 识
告 之 以 难 而 观 其 勇
醉 之 以 酒 而 观 其 性
临 之 以 利 而 观 其 廉
期 之 以 事 而 观 其 信
符合以上条件考察的人才,是可以用的。

五种不可以用的人,也称“五害”:
结 党 相 连
毁 谮 贤 良
侈 其 衣 服
异 其 冠 带
虚 夸 妖 术
诡 言 神 道


荀彧,世代都是“白衣”,曹操却将他
从一个小小的县令提拔为尚书令。

曹操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
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

杨修——袁绍外甥

曹操爱才敬才,不计私怨,
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
天下之士。

陈琳——袁绍的记室令史。

曹操爱才敬才,不计私怨, 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 天下之士。
处,建议重新审改。

“直言”:即要求秘书人员对主官直谏不讳,凡发现主 官在处理公务以及其他行为言论中有不当之处,都及时 指出,以避免过失。

“进人”:要求秘书人员,如主簿、书佐、掾属主动向 主官推荐人才。
3.诸葛亮对秘书的提拔 秘书岗位是个培养、造就、储存、输送人才的场 所,诸葛亮深明此道,不但发挥秘书的主观能动性,
2、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


“沈诗任笔”——沈约
任昉 。
著名的“手笔”大家称“大手笔”。
沈约
任昉
3、对公文开始了理论研究

蔡邕的《独断》 曹丕的《典论· 论文》 虞挚的《文章流别论》 应玚的《文论》 陆机的《文赋》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任昉的《文章缘起》
《典论· 论文》

骑缝、押缝制度——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 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或 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质公 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仿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 用。 连署制度——也称联署制度,即几名官员在同一公文 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勾检制度——魏晋起尚书台(省)中设臵了比部,臵 比部郎中主官,专“掌诏书令勾检等事”,即稽核皇 帝和中央政府颁发的下行文。说明对公文的复核已有 专门部门负责。
第四章(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和主官的关系

主官和秘书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

这时期英明的领导:曹操
这时期失败的领导:刘表
诸葛亮
袁绍

这时期代表性秘书人员:
杨修 陈琳 刘祯 崔琰
蒋琬
杨洪
何祇
王粲
(一)曹操招纳、信用秘书
曹操执政期间,曾三次颁布《求贤令》。 曹操不拘一格求人才。如他的重要谋士



此时期流行最多的档案是谱牒文书。由于实行九品中 正制,将人划为九品,据此授官,故这类档案最受统 治阶重视。它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大家族编修的族谱、家谱,详录一族、一家 的世系。这种谱牒有多份副本,各州负责划分士族品 级的中正官处都备有多份。 另一类是记载士族个人情况的谱牒。每当吏部要选拔 官员,都须先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品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