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小结
1.控制溶液酸度
性
lgCK lgCsMpgKMgY lgCsAplKAlY
2.使用掩蔽剂(配位、沉 淀,氧化还原掩蔽)
3.其他滴定剂
氧化还原滴定小结
滴定法
In
注意事项
KMnO4法
重铬酸钾法 碘量法
KMnO4
二苯胺磺酸 钠, 邻苯氨 基苯甲酸
1.pH影响还原产物 2.配制(微沸、玻砂漏斗) 3.酸度0.5~1.0M 4.直接(Fe2+、C2O42-、NO2-、H2O2 等) 间接(C2O42-定量生成沉淀的M)返滴 定(MnO2、PbO2、K2Cr2O7和有机物)
3 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电对(可否逆(可逆电对大体符合能 斯特公式),对称否) 2.可计算特定条件下的条件电势
2 配位滴定法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特质(六元酸、选择性差) 2.配位平衡(稳定常数、积累稳定常数) 3.副反应(Y(酸、共存离子效应)M(水解、多配 体))
4 沉淀滴定法
几个特定沉淀溶解平衡
pKa≈10,吸附性 前不吸附,黄绿色,后吸附, 变为粉红色
Thanks.
酸碱滴定法
• 滴定曲线 pH有关 C=0.1000M
f(%)
滴定前
99.9
强碱滴强酸pH 1.00
pCsp+3
强碱滴弱酸pH 0.5(pC+pKa) pKa+3
100
100.1
7.00
pKw-(pCsp+3)
0.5(pKw+pKa pKa-(pCsp+3) +pC)
配位滴定法
• 滴定曲线 pM C=0.0200M
/Nx
φ°'x)/(NT+Nx) /NT
/V
1.5 1.3 1.1 0.9 0.7 0.5
0
Ce4+滴定
Fe2+
1.26
突 跃
1.06 1.06邻二氮菲亚铁
0.86 0.85 二苯氨磺酸钠
T%
50
100 150 200
沉淀滴定法
• 滴定曲线 pAg pX C=0.1000M
f(%)
pCl
变色点:E=EIn0'
变色范围
E=EIn0'
±0.059 n
V
4 沉淀滴定法
铬酸钾指示剂,铁铵钒指示剂, 吸附指示剂,依据实验经验,无 确定公式。
滴定反应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据
(1)酸碱滴定:ΔpH≥0.3
一元酸:cka≥20Kw, 多元酸:c1Ka1/c2Ka2≥105 (2)络合滴定:
0.5% c1Ka1/c2Ka2≥104
( E10'
E20' )n1n2 0.059
3(n 1 n 2 )
11
酸碱滴定小结
名称 分布系数
缓冲容量
公式
条件
δA2
A2 ca
Ka1Ka2 H 2 Ka1 H Ka1Ka2
pH有关
2.303CδHA δA
当pH=pKa时,即组分的 浓度比为1:1时,缓冲容
1.返滴定氧化剂:NO3-、ClO3- 等 2.置换强还原剂:Ti3+、Sn2+等 3.间接非氧化、还原性物质:Pb2+、Ba2+
I2可作为自 身指示剂
淀粉
1.弱酸性至弱碱性(酸氧、解,碱歧化) 2.滴定剂 I3-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强还原 剂: S2O32-, As(III), Sn(II),SO32-,S2-, Vc 等 3.间接碘量法(Na2S2O3标液滴定碘法) 4.配制Na2S2O3标液(煮沸、少许碱) 5.碘量法测定铜NH4HF2、KI、KSCN 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100 %
10ΔpCl _10ΔpCl Et CeC(pl 1/ Ksp)1/ 2
滴定误差进行具体计算。
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
1 酸碱滴定法
变变色色点范:围:ppHH==ppKKHHInIn±1
2 配位滴定法
变色点: lgK'MIn=pMep 变色范围: lgK'MIn= pMep±1
3 氧化还原滴定法
滴定前 1.00
99.9 pCsp+3
100 0.5pKsp
100.1
pKsp(pCsp+3)
1 08 0.1000 mol/L
6
pCl
4
sp 5.5 4.3
2
00
50
100 150
滴定突跃:
浓度增大10倍, 增大2个pCl单位
Ksp减小10n, 增加 n个pCl单位
200 T %
终点误差Et Et=[(cV)T-(cV)x]/(cV)x*100%
磷酸二氢铵 磷酸二氢根
强加弱
弱加弱
H K‘a Ka’2 8K‘a Ka2 2 caKa >20Kw, ca/Ka500。
配位滴定小结
项目
公式
注意
条件稳定常数 酸度控制
K
' MY
K MY
MY MY
K MY MY
全面分析酸效应αY(H) 干扰离子效应αY(N)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
1.0%
单一金属离子: ΔpM=±0.2 Et= ±0.1% lg c K'稳≥6
分别滴定:
ΔpM=±0.2 Et= ±0.1% 则lgcM K'MY≥6 ΔlgK ≥6
ΔpM=±0.2 Et = ±0.5% 则lgcM K'MY≥5 ΔlgK ≥5
ΔpM=±0.2 Et = ± 1% 则lgcM K'MY≥4 ΔlgK ≥4
f(%)
滴定前
pM'
1.70
99.9 pCsp+3
100
100.1
0.5(pCsp+lgK' lgK'MY-3 MY)
氧化还原滴定法
• 滴定曲线 E C=0.1000M 对称电对电极电势与pH和浓度无关
f(%)
滴定前
99.9
100
100.1
φ
未知
φ°'x+0.059*3 (NT*φ°'T+Nx* φ°'T+0.059*3
caKa >20Kw, ca/Ka500, ca/Ka≤500。
按一元酸计算 caKa1 >20Kw, ca/Ka1500, ca/Ka1≤500。 当Ka2和Kb2较小时,
[HA ] c
c >20Ka1,cKa2>Kw cKa2>Kw, Kw可忽略 c >20Ka1,Ka1可忽略
磷酸一氢铵 碳酸铵
量最大。β =0.575c。
一元极稀强酸 一元极稀极弱酸
H ca ca2 4Kw 2 H CKa Kw
浓度极小
cKa较小caKa <20Kw, ca/Ka500
一元弱酸
多元酸
两性物质 严格式 酸式盐 弱酸弱碱盐 氨基酸 最简式 一般式
H CKa H CKa1
滴定分析小结
18化还原滴定法
四个滴定方式
直接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无确定 计量关系)
配位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返滴定法(定量过量, 适用于无In,固体,V 慢) 间接滴定法(无反应)
四个关注的问题
可行性 指示剂的选择
物理量的变化 终点误差
关于滴定可行性及部分问题
1 酸碱滴定法 1.离子强度问题 2.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及平衡) 3.其他相关平衡(物料、电荷、质子)
(3)氧化还原滴定: Et= ±0.1%
n1= n2=1, lgK≥3(1+1)≥6 , E10' -E20'≥0.36V
n1=1, n2=2, lgK≥3(1+2)≥9, E10' -E20'≥0.27V
n1=n2=2,
lgK≥3(1+1)≥6, E10' -E20'≥0.18V
lgK≥3(n1+n2) (4)沉淀滴定:
1 酸碱滴定法
Et
10ΔpH _10ΔpH (cHX sp Ka / Kw)1/ 2
3 氧化还原滴定法
2 配位滴定法
10ΔpH _10ΔpH
' Et
(cHX sp K
)1/ 2
MY
4 沉淀滴定法
10 10 n1E / 0.059V
n2E / 0.059V
Et
10 n1n2E 0' /( n1 n2 )0.059V
lg
K
' MY
lg
K MY
lg M
lg
Y (OH)、αM(L)
lgα(H)= lgKMY-8
最高,最低为水解 酸效应曲线
金属指示剂
pMt
lg
K' MIn
lg
KMIn
lg
In(
H
)
若被测离子KMIn>KMY, 可 采用返滴定 若干扰离子
KNIn>KMY, 可加掩蔽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 △lgCK≥5,
沉淀滴定法小结
滴定法
In
莫尔法
铬酸钾
T 银离子
佛尔哈德法
铁铵矾(铁离子) 硫氰酸根
法扬司法
荧光黄(FI-) 银离子
注意事项
1.In用量Et=±0.06% 2.pH6.5~10,NH4Cl7.2 3.弱酸根干扰 4.测银离子,返滴定
1.强酸介质硝酸测银直接 2.测卤离子返滴定,间接反, 氯离子时有机溶剂没沉淀 3.碘离子,后加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