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脂肪的营养特点和_PPT幻灯片
脂肪的营养特点和_PPT幻灯片
试验结论
• Tilton等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100天后和哺乳期饲粮中添 加脂肪可减少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Azain(1993)研究表 明,母猪从妊娠第91d至泌乳期第17d饲喂含10%中链甘 油三酯的日粮,使仔猪断奶时的存活率由80%提高到90%。 Shuron等(1986)研究发现,经产母猪自分娩前一周到产后 28d添加10%的脂肪,结果第21d的泌乳总量比不添加脂肪 的对照组高13.1%。Coffey等(198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的脂肪,饲喂妊娠109d的母猪直至产后21d,结果第 14d的产奶量要比不添加脂肪(等能量浓度日粮)的对照组 母猪高30%。美国堪萨斯州农业专家的在临产母猪日粮中 添5%的植物油,结果产下的仔猪成活率达100%,比对照 组高9%。
提纲
• 脂肪的营养及分类 • 畜禽对饲粮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脂肪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脂肪在养牛中的应用 • 脂肪在养禽生产中的应用
脂肪的营养及分类
脂肪的能值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 2.25倍,可见其在能量营养中尤为重要。脂 肪含量高的食糜通过胃肠道的速度比脂肪 含量低的食糜慢,这就使畜禽有更多的时 间消化、吸收其他养分。因此,在饲料中 添加脂肪可提高小肠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 质的消化率。日粮中添加脂肪往往会获得 比预期更多的能量,这个现象有时被称之 为“超能效应”或“额外代谢效应” 。
吸收
混合微团携带的脂肪消化产物与肠绒毛接触时 即破裂,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通过易化扩 散过程被吸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吸收的长 链脂肪酸(碳原子数在12个以上)与甘油一酯重 新合成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则可直接进入 门脉血液。肠粘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外 被一层蛋白质膜,这些外被蛋白质膜的脂质小滴 称为乳糜微粒,主要由甘油三酯和少量的磷脂、 胆固醇酯和蛋白质构成。乳糜微粒经胞饮作用的 逆过程逸出粘膜细胞,通过细胞间隙进入乳糜管, 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行转运。
代谢
饲料脂肪在体内代谢极为复杂。在日粮脂肪和 能量供给充足情况下,畜禽的脂肪组织主要以甘 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为主,饥饿或机体需要热能时, 则以氧化分解代谢为主。脂肪水解产生的游离脂 肪酸和甘油,可分别参与代谢,最后氧化释放能 量供机体利用。脂肪细胞中脂肪代谢主要为了储 存过多的能量和通过脂肪代谢循环向血浆提供游 离脂肪酸。肌肉细胞中脂肪代谢主要为了供能, 是体内最主要的脂肪代谢库。肝细胞中脂肪代谢 主要是摄取血中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或脂蛋 白,然后转运到其他组织器官进行代谢 。
摘要
对饲料工业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维生素及 微量元素方面,而对影响饲料质量关键因素的高能物质脂 肪的研究相对较少。现代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对能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仅靠谷实类能量饲料是难以满足 的,而在饲料中添加动物性脂肪,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 题。不仅如此,添加动物性脂肪可以降低配料过程中的粉 尘,改善饲料的外观和风味,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等。为了合理利用脂肪,提高脂肪的 添加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畜禽的生产,本文主要从脂肪的 营养、分类、消化吸收代谢、应用及添加应注意的问题作 一简要综述。
畜禽对饲粮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和 代谢
脂肪由于是非极性的,不能与水混溶, 所以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 微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可 概括为:脂肪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 微粒→小肠粘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粘 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 入血液循环。
消化
畜禽的脂肪酶仅对短、中链脂肪酸组成的脂肪有一定 消化作用,但随年龄增加,此酶分泌减少。 饲粮脂肪进 入十二指肠后与大量胰液和胆汁混合,在肠蠕动影响下, 脂肪乳化便于与胰脂酶在油—水交界面上充分接触。在胰 脂酶作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磷 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酯由胆固醇酯水 解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酸均 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三者可聚合在一起形成水溶性的 适于吸收的混合乳糜微粒。混合微粒既有极性基团又有非 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向外排列与水紧密接触,非极性基团 向内。混合微粒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内部的非极性的脂质 部分可携带大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固醇、脂溶性维生素、 类胡萝卜素等,否则这些物质不能被吸收。
在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仔猪消化道容积小,采食量少,生长快,在采食量无 法增大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脂肪是提高能量浓度的最佳 途径。仔猪哺乳期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母乳干物质含 消化能为22.18KJ/kg,其中乳脂占全乳干物质的42%,提 供能量的62%,是哺乳仔猪的主要来源之一。初生仔猪的 能量贮存较少,3~5周龄时仔猪断奶后由采食母乳过渡到 采食以玉米一豆粕型为主的开食料,该料消化能很低,从 中难以获得足够能量和其它养分,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或停 滞。再加上断奶应激,小肠绒毛缩短,消中添加 脂肪,可改善饲粮的适口性,延长食糜在肠道内的排空时 间,提高养分在体内的消化及吸收,从而提高增重和饲料 报酬,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添加的效果
添加高水平的饲用脂肪对母猪具有重要的意义。 妊娠后期母猪的日粮中添加脂肪,母体可通过胎 盘将部分脂肪转运至仔猪体内沉积,使新生仔猪 体内储存的脂肪增加,同时提高仔猪肝糖元,有 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及仔猪存活。哺乳期母猪添加 脂肪,可使乳中能量增高,泌乳量增加,仔猪的 能量摄取增加,从而提高日增重和仔猪成活率, 此外还能减少哺乳期间母猪体质量的损失,缩短 断奶至再配种的时间间隔。
脂肪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在母猪饲养中应用 •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可能不足以满足泌乳需要,
导致母猪处于能量负平衡并动用体贮存。在泌乳 期间,体脂肪和体蛋白的损失能够引起繁殖功能 障碍,如异常发情,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降低 受胎率等。此外仔猪出生时,体内脂肪储备很少, 而作为主要能量储备的糖很快就被消耗,容易因 能量缺乏而死亡。故母猪饲粮营养中要特别注意 减少泌乳母猪营养的匮乏及提高仔猪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