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教案

金融学教案

金融学教案辽东学院经济学院学院(部、中心) _ 经济学院___________ 系(部) __ 金融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 金融学____________ 授课对象金融学本科生 __ 授课教师__ _ 王昊____________ 职称职务 ___ _讲师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 _《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辽东学院经济学院制二OO八年三月1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一周周一第二大节课时安排 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课程体系介绍第一章货币与信用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第二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介绍(掌握)目的: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金融学的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学、拓宽知识深度的源动力。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商品经济活动离不开金融活动,而现代金融活动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货币运行和信用关系的问题。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来概括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

本章主要介绍货币与信用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了解货币的起源理论,货币的起源由于在《政治经济学》中学过故略讲;掌握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制度(掌握)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课程体系介绍:概括金融学知识要点、金融理论解决实质问题的意义。

第一章的一、二节内容:基本内容:讲述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重点:讲述货币制度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难点:理解和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作用的两面性,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一、货币起源理论(一)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1(货币产生的基础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发展(一)货币形态(币材)的发展(二)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第二节货币制度2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形成(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法定偿付能力2(规定制作货币的材料3(规定货币名称和单位,(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5(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讨论、思考题、作业:思考题:1.货币的产生与商品经济发展有何关系,2.你认为我国的人民币是否具有贮藏手段职能,作业:货币制度由哪些要素构成,(非书面作业形式,下次课提问)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等):曹龙骐.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陈学彬.金融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戴国强.货币金融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挂图? 音像? 其他?3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一周周三第二大节课时安排 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第二节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三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主要介绍信用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

重点: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

难点: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深层次含义。

第二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由哪些要素构成,(提问,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并引出货币制度演变问题)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平行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发货币本展金属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位制度过金币本位制程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信用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我国现行的人民币制度是信用货币制度2(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

3(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是大陆唯一的合法通货,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基本要点如下:•(1)没有规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2)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 •(3)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相结合的原则;•(4)建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同时对人民币的发行起保证作用;•(5)我国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管理。

第三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一) 信用的含义(二)信用的基本特征4•1.信用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2(信用是有条件的: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 信用产生与发展过程•1(信用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私有制的出现•2(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3(金融范畴的形成•(二)信用关系产生的三要素•1(债权债务关系双方•2(一定的时间间隔•3(信用工具讨论、思考题、作业:讨论:什么是信用本位制,它有何特点,应如何理解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课下讨论)思考题:何谓信用,它与货币、金融有何关系,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等):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殷孟波.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曾康霖.金融经济学.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其他?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挂图? 音像? 其他?5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一周周五第一大节课时安排 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第四节现代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性用五、国际信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主要信用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要求:掌握所有第四节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

重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的含义和信用工具;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消费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难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消费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第四节现代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概念2(商业信用的提供方式3(商业信用的自然基础——社会化大生产4(商业信用的特点(1)必须以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

(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4)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

5(商业信用的作用(1)对经济的润滑和增长作用。

(2)调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 (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或票据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经济秩序。

6(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严格的方向性。

(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

(3)融资期限的短期性。

(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5)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

2(银行信用的特点6(1)广泛性。

(2)间接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稳定性。

既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吗,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概念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2(国家信用的工具——国债国债有国库券和公债的区别(1)期限不同。

(2) 用途不同。

(3)担保不同。

(4)审批不同。

3(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

(2)是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3)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4)政府债券是金融资产的一种形式,为社会创造投资生息的机会。

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概念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种类或提供方式(,)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贷款。

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3(消费信用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

(2)对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及产品更新换代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信用卡的创造和使用,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感。

(4)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能力有限,消费信用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物价上涨。

五、国际信用1(国际信用的概念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2(国际信用的种类(1) 出口信贷。

(2) 国际银行信贷。

(3) 国际市场信贷。

(4) 国际租赁。

(5) 补偿贸易。

(6)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7讨论、思考题、作业:思考题1. 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中国人民银行向来鼓励和支持个人使用支票存款,1986年即下发通知,指示有条件的储蓄所试办个人活期储蓄支票结算;1995年公布的《票据法》规定的申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条件也并不苛刻;2003年颁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

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个人消费仍然以现金支付为主,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个人支票存款为何物,人们想象中的争相办理该业务的火热场面并未出现。

那么,为什么支票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不能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呢?3.(结合实际谈谈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现状和问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等):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殷孟波.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曾康霖.金融经济学.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其他?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其他?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挂图? 音像? 其他?8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二周周一第二大节课时安排 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第二章利率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及其计量第二节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上)一、利率的种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利息和利息率是货币金融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活动而产生的经济范畴,但在现代经济中,利息率既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际经济因素的中介变量,也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从而有着比利息更为重要的意义。

要求: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利率及其意义,同时对利息的计算能熟练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