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教案
价值储藏的形式:朴素 美 货币
4、支付手段:是指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商业信用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前提条件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已扩大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
1)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存在,单方转移
2)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体现信用关系
3、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制成的一定形状、表明一定面额的货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权为政府或政府授权的金融机构所专有,发行机关多为中央银行、财政部或政府成立的饿专门货币管理机构。
兑现纸币:又称代用纸币,主要正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代表的是金属货币,有金银准备
2、金属货币:以金属尤其是贵金属作为币材的 货币形式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称量货币:也称重量货币,是以金属条块形状出现,按货币的实际价值充当货币价值的货币形式。没有铸造成一定的形状与重量,需要经过成色鉴定与称重
铸币: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大额交易和磨损的问题
有必要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以便决策者能通过控制关键货币来执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1.5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也称货币本位制度,简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所做的一系列规定的总称。货币制度是货币运动的规范和准则。从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典型的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内容。
4)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支票不具有政府担保性,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基本是以信用为担保而流通的
5、电子货币:巴塞尔委员会定义,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互联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可以用来支付的介质。亦称为电子钱包,当其储存的价值被使用后,可以通过特定设备续储价值。
流通手段的作用:1)克服了物物交换下需求的双重巧合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率
2)使简单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商品交换
3)隐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3、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被人们保存收藏时所执行的职能
1.2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 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小的工具,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值尺度的作用:1)减少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提高了交换的效率
2)使商品内在价值外化为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1)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必须具有完全的排外性
3)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也成交易媒介,是指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的职能
一)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材料,是指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不同的货币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 使用哪种物品作为货币材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二)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技术规定。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纸币制度下,各国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单位的值是由本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
3)使商品生产者的活动余地更大
4)潜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的可能性
1.3货币支付体系的演变
1、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的自然形态来充当货币的一种货币形式
缺点:1)质量不一,不易分割
2)体积笨重,价小量大。不便携带
3)容易磨损变质不宜作为贮藏手段
4)供给不稳定,导致价值不稳定
预付支付机制:存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又称为数字现金
电子货币的种类:
1)卡基和数基
2)单用途和多用途
电子货币区别于纸币:不需要借助任何有形的实物
1.4货币的计量
货币计量;通过对货币资产进行层次的划分从而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量: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中流通的货币存量
三)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1)本位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本位货币,亦称本位币或主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造的铸币。是一国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指铸币。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指铸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本位币的特点:(1)足值货币,其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一致。(2)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3)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
政府还规定了每枚铸币的实际重量低于法定重量的最大限度,即铸币的磨损公差。流通中实际磨损超过磨损公差的本位币,不得投入流通使用,但可向政府指定的单位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本位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和自由的超差兑换,能使铸币价值与铸币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保证流通中的铸币量自发的适应流通对于铸币的客观需要量
典型形式是银行券。发行必须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但有国家信用做担保
从范围上讲,还包括劣金属铸币,也称辅币
4、支票货币:也称存款货币,是指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优点:1)可以避免其他货币损坏或丢失的风险
2)运送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3)实收实支,免去找换零钱的麻烦
授课内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
1、了解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形态
2、掌握货币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4、了解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
1、货币的定义及职能,货币层次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演变过程
3、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教学难点
1、货币的定义及职能,货币层次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演法
讲授
教学主要内容
1.1货币的定义
1、什么是货币:根据货币的职能,履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物
2、货币材料的必要条件
价值稳定性
普遍接受性
可分割性
便于辨认和携带
供给富有弹性
3、货币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货币与通货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收入
货币与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