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考能提升 主题:提取信息阐释事物的能力 【典例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C)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息 分析、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 中的两个关键词:时间限制词“商朝”和角度限 制词“农耕生产”。B、D两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 时期的农耕生产状况,与题干中“商朝”不符, 可排除;A项反映的是商朝奴隶的悲惨遭遇,与题 干中的“农耕生产”不符,也可排除;甲骨文记 录了祭祀、战争、渔猎、农事等。
考向预测
考向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示例1】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
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C )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胡桃、甘薯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
决。其中饮茶之风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盛行,而
3.古代城市的发展 (1)春秋战国:齐国临淄、赵国邯郸 、楚国 郢 等 都是繁华的商业中心。 (2)魏晋南北朝:不少城市遭破坏。 (3)隋唐:长安 、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 是全国商业大都会,扬州、成都 是长江流域东西两 个商业都市中心,扬州后来居上,有“天下之盛, 扬为首”和“扬一益二”之称。 (4)明清: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
部门
B.“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为主要产于北方的


C.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道路的唐三彩,其主要产
地在今天的河南巩义
D.杜甫诗中赞美的瓷器属于当时最名贵的越窑秘色

解析 由诗中“君家白碗胜霜雪”可知杜甫赞美的
11.如果你是唐朝中期的人,你可以 ①用五铢钱购买青瓷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
(1)青铜铸造,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夏朝青铜器, 商朝司母戊鼎,西周的青铜礼器。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发展。 (3)商周陶瓷业和周朝漆工艺也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的手工业 冶铸业划时代的发展;战国漆工艺也有新成就;煮 盐业、酿酒业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 艺的专著《 考工记 》。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解析 材料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能从水利
工程数量这一因素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5.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一骨耜 图二甲骨文中 图三战国时
的“田”字
期的铁口犁
①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
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
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
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
‘屦为履
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
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 D
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以家
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早在原始社会晚 期,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 部门。 (2)技术领先、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 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3)经营形态多样,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 工业三种形态。
【典例2】(齐)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
冰纨绮……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
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
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
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
方法指导 B、C、D三项符合材料内容,以材料中
看不出与A有关。
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的演进 (1)春秋时期, 铁 农具开始出现。 (2)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铁器 时代 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3)曹魏时,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 翻车 。 (4)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 筒车 ;出现了曲辕犁。
2.水利兴修 (1)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 来灌溉农 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修建 都江堰 ;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2)秦朝时,兴修灵渠 ,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3)隋朝时,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 和 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4)唐朝设 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 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4.隋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产地分布广。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3)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 (4)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5.明清手工业的进步 (1)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 (3)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 分工。 (4)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的说法不正确 B.①②的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骨耜”是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的生产工 具,甲骨文中的“田”字表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 井田制,铁农具在战国时期逐渐推广。 答案 C
6.《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
③懂得杀虫灭害
④强化社会治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诗句反映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
与“强化社会治安”无关。
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
生产工具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③ A.①②③ B.②④
④ C.①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片能力,①为隋唐时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 (1)纺织: 丝织 为主。曹魏在襄邑、洛阳专设 织造机构;吴国育出八辈之蚕;蜀锦行销吴、魏。 (2)冶铁:北魏相州以造军刀著称,炼钢技术相 当成熟,发明了生、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3)制瓷:①南方盛产青瓷,其技术后来传到北 方。②北方创制出白瓷,为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 景。 (4)造纸:①纸张白度增加,平滑细薄,产量大 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②洛阳、长安 、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三、古代商业的艰难发展 1.古代国内贸易的发展
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在 中原 市场互相 春秋战国
交流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 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南方 经济相 对活跃
隋唐
商业较前代更繁荣,商人遍及全国。隋铸五 铢钱,唐通行 开元 通宝。城市有固定的 “市”,政府设官管理。市中有邸店 柜、坊
明清
商业继续繁荣、市场扩大,出现全国性的大 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延伸到 农村
2.古代对外贸易的概况 (1)汉代:中国的丝帛锦绣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 大秦,经“ 海上丝绸之路 ”运到孟加拉湾沿岸诸 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与朝鲜、日本、越 南有贸易往来。 (2)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外贸,唐同朝鲜、 日本、东南亚和印度半岛各国、中亚、西亚、欧 非各地都有贸易往来。 (3)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4)清朝:实行 闭关政策 、禁止海外贸易。
C.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D.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
解析 本题中的B项描写的是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情
况,C项描写的是隋唐时京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盛
况,D项描写的是唐朝科举考试的情景。
13.《东京梦华录》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
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A 映
(B)
②到广州进行对外贸易
③骑着“驿驴”进行贸易
④将金银财物存入柜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唐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所以
排除①。
12.(2009·唐山模拟)夜市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繁
华,以下反映唐朝后期夜市生活的是
(A)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甘薯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因此②③都不
符合。排除带有②③的选项即可。
考向二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抗害救灾问题
【示例2】某古不知饥馑”。后
来三
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A判

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南移(安史之乱后),南宋时期是完成南移,明
清时期南移状况得到进一步巩固。
4.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
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
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
件。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 B)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9.(2009·南阳一模)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
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ruí)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
十,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C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
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

()
A.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
B.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