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不释卷》课件

《手不释卷》课件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鲁肃听了非 常高兴,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 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了!”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 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自学要求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 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 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 好。”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 啊?”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 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孙敬悬梁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
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 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 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 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时间嘛,要自己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 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 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 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 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 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 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 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 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 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孙权、吕蒙、东汉光武帝、鲁肃都是好学不倦的榜样。
3.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1)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 正面描 写) (2)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正面描 写) (3)鲁肃听了非常高兴,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 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 了!”( 侧面烘托) (4)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 有谋,屡建奇功。( 正面描写)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 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 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 ,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 仿。
1.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内容。
吕蒙不爱读书,但听了孙权的话后,刻苦读书,最后让人刮目 相看。
2.用“——”在文中画出“手不释卷”的意思。文中哪几个人 是好学不倦的榜样?
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挤出来的!我过去爱 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后,虽然很忙,但我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 兵书,收获很大。东汉光武帝,领兵打仗很紧张,仍然手不离书本。你为什 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 识越积越多。
4.文中有一句话:“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由这句话 引出的成语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铁杵磨针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在一个破茅屋门 口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 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 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着。 “绣花针?”李白又 问:“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 :“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 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李白百思不解。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 ,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回答道。
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 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 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手不释卷
解 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出 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近义词: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 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 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 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 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 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 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 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手不释书
手不释卷
人物介绍
典故
“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 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
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手不释卷
“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 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 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