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内容摘要:有必要就工资理论给出定义,工资理论:研究工资的所有理论的总称,工资的概念,所谓工资,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报酬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狭义的工资只包括货币工资不包括福利;广义的概念则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总称,如计时工资、计件、奖金、津贴、补贴及职工、个人福利,更广义:非雇用劳动者,如个体劳动者、农民,的劳动收入,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的收入,也属于工资的范畴。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这样的工资五大理论:早期的工资学说、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分享工资论。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一)早期工资学说,①生存工资论,这一理论是由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的,在这里,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②工资基金论,这一理论则认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三)供求均衡工资论,其代表人物马歇尔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者均衡时的价格。
(四)工资谈判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取决于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
(五)分享工资论,代表人物马丁.魏茨曼:员工工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
这就是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二、重要经济学家关于工资理论的思想(一)阿奎那阿奎那在他的封建农奴制度论中提出了关于劳动是上帝所喜悦的说法。
按照他的意见,为了维持生活、防止游手好闲、加强到的风尚和获取施舍机会,劳动都是必需的。
但是,因为阿奎那生活于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所以他对劳动的看法贯穿了等级制的观念。
在他看来,劳动有贵贱之分:体力劳动是低贱的,是“下等人”、即奴隶和农奴所做的事情;只有脑力才是高尚的,适合于“上等人”、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身份。
有他的理论中不难看出其对一般体力劳动力的歧视,奴隶和农奴做的事仅仅只是其应该做的必需的行为,更没有所谓的工资的说法了,这也说明一部分早期没有工资理论的原因。
(二)威廉·配第“工资论”到了威廉·配第时代的英国,工资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规定了工资最高限额。
配第力图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所规定的工资额。
配第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他说,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法律不应该把工资规定得低于工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之下。
日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劳动者“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需的东西决定的。
配第还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
(三)亚当·斯密“劳动成本理论”斯密有几种工资理论,譬如说生存工资理论,讨价还价工资理论,生产力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以及工资基金理论两方面.斯密说,在工资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劳动者相对于雇主来说处于不利的位置。
雇主很少,他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并且法律允许雇主联合却禁止劳动者组成工会。
议会中的很多法律都反对提高工资却没有一个反对降低工资的。
而且雇主拥有广泛的资源,即使是在罢工中他雇佣不到劳动者进行生产,他仍然可以生活下去。
“而对于工人来说,没有收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够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极少能够维持一个月,几乎没有人可以活到一年。
”在讨论工资时,斯密提出了工资基金原理,此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重要工具。
此原理认为存在着支付工资的一定量的固定资本基金。
由于生产过程需要消耗时间,它需要事先生产的物品譬如说食物、衣服、房屋以及生产工具和中间产品。
这种资本或物品存量被定义为工资基金,它来源于资本家的储蓄。
在劳动力数量和工资基金给定的情况下工资率就可以算出来:工资率=工资基金/劳动力数量。
虽然斯密没有给出这个原理的理论和政策含义,然而他说工资率的提高会使人口和劳动数量增加,结果使得工资回到原来的水平。
(四)马尔萨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解释了长期工资标准。
这里的“长期”是指至少15年。
根据马尔萨斯的理论,在这一最低期限内,工资的增长有时将不会影响将来工资标准的变化,这将取决于在这一时期,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数量。
如果我们假设:当工资水平上升了,人口增多,那么劳动力的供给至少在14年内将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五)萨伊:分配论中的工资部分萨伊认为,工资是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
他把劳动分为三种类型,他说,要获得产品:第一,必须研究与这种产品相联系的自然规律,这是科学家的劳动。
第二,必须把这种知识运用于有用的用途,这是企业主的劳动。
第三,必须完成上述两个方面所要求的体力劳动,这是雇佣工人的劳动。
上述三种劳动的生产服务性的报酬,刑场他们各自的工资。
萨伊把这种工资又称为“利润”。
他认为“科学家利润”总低于他的贡献,因此应给与荣誉奖励。
“企业主利润”则较高,因为“高级劳动”供给总小于需求。
“劳工的利润”总只能维持自己及子女的生存,因为这种简单劳动是供给充分的,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六)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不同的是,李嘉图基于供给与需求分析解释的工资标准被称为工资-基金学说。
工资-基金学说是指在短期内,工资增长(减少)率将决定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
这并不是我们在线代经济学中所用到的供给-需求表。
部分资金的积累用于付工资,而工资基金的多寡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随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终结,工资-基金学说不得不被用来解释长期和短期工资原理,但因为工资-基金并不适合长期的情况,因此这种解释是不恰当的。
工资-基金学说被许多作家引用来反对劳动者企图在增加工资的愿望。
在这段时期内,经济学家很少将这一学说与工会的形成加以联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比较赞成工会的成立。
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的模型中,劳动和资本是以固定比例搭配的,并且可使用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
如图,横轴表示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数量;纵轴则表示边际物质产品,用蒲式耳来计量小麦;直线ABHQM代表了边际产出线。
假定初始均衡使用OC单位的资本和劳动,则边际产品可用BC代表,总的产出就等于OABC。
李嘉图就是要决定产出在工资、利润和地租上的分配。
我们假定工资线是EFJQN,那么工资率就是FC,总工资可用面积OEFC表示,将工资从边际产品中扣出,则BF代表了利润率,而长方形EDBF的面积就等于总利润。
再次,将总产出分成了三部分;地租(DAB)、利润(EDBF)、工资(OEFC)。
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利润率水平是由最后单位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以及生存工资水平决定的。
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这个商品的价值应当由生产劳动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李嘉图力图说明劳动的价值由生产工资,即生产工人得到的货币或商品(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工资必然等于工人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其原因就在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规律。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李嘉图区分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就是表现在货币上的工资,即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
他把这种工资称为劳动的“市场价格”。
至于实际工资被李嘉图看作是劳动的“自然价格”。
按照他的说法,“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后裔所必需的价格。
”因袭,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
李嘉图认为工资的高低是与工人人数的多少成反比的,事实上是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依据的。
他把工资的变动看成依存于人口的自然繁殖率,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
然而,他却正确地否认了斯密的关于实际工资会随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提高的错误论断。
李嘉图还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资有下降的趋势。
第一,他认为资本的增加率赶不上工人人口的增加率。
他说,“劳动工资就其受供求关系调节的范围而言,将有下降的倾向。
”第二,货币工资的增加赶不上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速度。
(七)穆勒工资基金的改变尽管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但他与斯密一样,支持工会的形成,后者认为没有组织的劳动力将在与雇主讨论工资时处于劣势。
工会和罢工在穆勒看来是打破雇主占优势的合适的工具。
穆勒维护工资-基金理论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十分关注不受约束的人口增长的后果,工资-基金理论明确指出,过多的人口和劳动力会导致低工资。
工资-基金理论认为,对劳动力的需要是由固定的工资-基金多寡决定。
穆勒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基金的最大值虽是固定的,但劳动人数和工资率并不一定完全是与这一总数相符的。
基于这一推理,工会可能通过谈判提高工资,(八)杜能杜能把工资归结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在他看来,随着雇佣劳动者人数增加,新增工人所增加的产量递减,从而劳动生产率趋于下降。
他进一步指出,最后雇佣的工人劳动的价值也就是他的劳动报酬(工资),而工资则等于在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佣的生产最低的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如果工资提高,最后雇佣的工人的收入就会超过他劳动的价值。
由于不能补偿生产费用劳动会耗尽财富,因此必将导致雇主解雇工人,直至最后留用的工人的产品价值等于提高的工资额。
他说:企业主,不论是田庄主还是工厂主,他们雇佣工人的数量只能增长到这样的限度,即增雇的工人还能对他们有利,这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因此,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能够弥补他们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在他看来,最后一名工人之前的那些劳动者为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超过工资的剩余。
他强调指出,劳动最后(边际)生产率法则也就是剥削劳动的法则。
杜能还提出自然工资理论。
他看到,资本和劳动的利益时背道而驰的,他说:“社会上人数最多的阶级,他们的劳动效率越来越高,创造越来越多,然而却越受压迫,这是反自然的矛盾现象。
”他看到了工人阶级越来越贫困,但他把这归咎于分配问题,因此,他提出自然工资水平。
他说的自然工资就是:不是由工人的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工人自由决定的工资。
……自然工作就是工人的需求及其劳动产品之间的中项比例数。
(九)约翰·贝茨·克拉克克拉克的经济理论以分配问题为中心,他认为分配规律是“社会经济”的规律。
而只有在静态分析中,方能发现自然工资和自然利率的规律。
在分析工资时,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分配论,认为不仅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资本(包括土地)也是价值的源泉;不仅劳动应该得到报酬,资本也应该得到报酬。
关于工资,克拉克先从一般的“生产递减规律”引出“劳动生产递减规律”。
他的结论就是,在静态的条件下,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克拉克把这一理论用图示来表示:图示假定是一个不变的资本量。
AD线代表劳动的单位数,AB线代表第一劳动单位的生产量。
A1B1线代表第二劳动单位所增加的生产量;A2B2代表第三劳动单位所增加的生产量;……DC线代表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做增加的生产量,亦即边际劳动单位所增加的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