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生产技术 培养基制备

食用菌生产技术 培养基制备


缺点: 缺点:
所需设备较多 反应时间较长( 天 反应时间较长(2-3天)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酶酸结合法之一, 酶酸结合法之一,酸酶法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酸水解 糖化酶 糖化酶 淀粉———>糊精、低聚糖 ———>葡萄糖 糊精、 淀粉 糊精 葡萄糖 优点: 优点: 产品质量高,反应时间较短( 产品质量高,反应时间较短(<2d) ) 对原料要求较低,淀粉乳浓度较高 对原料要求较低, 用酸量少
前体物质的毒性(Toxicity) 前体物质的毒性
六、 促进剂和抑制剂
促进剂Accelerator(刺激剂Stimulant) (刺激剂 促进剂 ) 并非前体或营养物, 并非前体或营养物,可影响正常代谢或中间代谢 物积累、或提高次级代谢物的产量的一类刺激因子。 物积累、或提高次级代谢物的产量的一类刺激因子。 作用原理: 作用原理: 改变细胞的渗透性, 改变细胞的渗透性,或“启动”微生物体内的生 启动” 产部位,否则这些部位是被阻遏的, 产部位,否则这些部位是被阻遏的,因此促进剂的添 加可以大大提高产量。 加可以大大提高产量。 常用促进剂:各种表面活性剂 常用促进剂:各种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洗涤剂、 (洗涤剂、 吐温80、 )、大豆油提炼物 吐温 、 EDTA、植酸等)、大豆油提炼物、甲醇等 、植酸等)、大豆油提炼物、
一、不同碳源的利用速度
不同菌能利用的碳源不同, 不同菌能利用的碳源不同,同一菌种对 不同碳源利用速度不同。 不同碳源利用速度不同。
小时), 如:青霉素产生菌利用葡萄糖快(30-40小时), 青霉素产生菌利用葡萄糖快( 小时 利用乳糖速度慢( 天 利用乳糖速度慢(6天)。
一般情况:单糖比双糖快; 一般情况:单糖比双糖快;双糖比多糖 纯多糖比杂多糖快(淀粉最好)。 快;纯多糖比杂多糖快(淀粉最好)。 快者为速效碳源,慢者为迟效碳源。 快者为速效碳源,慢者为迟效碳源。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酶解法(双酶水解法) 酶解法(双酶水解法)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糖化酶 糖化酶 ——— 糊精、 淀粉 α淀粉酶> 糊精、低聚糖 ——— > 葡萄糖
液化 糖化
优点: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 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营养丰富 对原料要求较低, 对原料要求较低,淀粉乳浓度高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硝酸盐
被吸收、利用快,但成分单一,常作辅助氮源。 被吸收、利用快,但成分单一,常作辅助氮源。
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无机盐:酶的激活剂, 无机盐:酶的激活剂,生理活性物质的 组成,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剂。 组成,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剂。
主要包括: 、 、 、 、 、 、 主要包括:P、Mg、S、Fe、K、Na、 Pb、Cl、Zn、Co、Mn等。 、 、 、 、 等 较低浓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促进 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不同菌种、不同生长阶段需求量不同。 不同菌种、不同生长阶段需求量不同。
五、前体物质
影响前体物质效力的因素
菌种的特性与菌龄(Cell age) 菌种的特性与菌龄 前体物质的投入量(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 前体物质的投入量
苯乙酸用量(%) 苯乙酸用量(%) 0.1 0.2 0.3 0.4 青霉素产量(单位/ml) 青霉素产量(单位/ml) 7750 8515 9630 9200 青霉素G比例(%) 青霉素G比例(%) 57.3 73.0 90.6 95.6
提供菌体结构物质,能源( ),含氮代谢产物。 提供菌体结构物质,能源(少),含氮代谢产物。 含氮代谢产物
有机氮源: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 有机氮源: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酵
母粉、麦麸、鱼粉、玉米浆、蛋白胨、尿素等。 母粉、麦麸、鱼粉、玉米浆、蛋白胨、尿素等。
成分复杂,除含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外,还含糖、 成分复杂,除含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外,还含糖、脂、 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对菌体生长非常有利。 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对菌体生长非常有利。
占细胞干物质的50%左右,提供能源、碳架、代谢产物。 占细胞干物质的 %左右,提供能源、碳架、代谢产物。
碳源物质的易利用顺序: 碳源物质的易利用顺序:
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 蔗糖、 →糊精 糊精→淀粉 葡萄糖(单)→蔗糖、麦芽糖、乳糖 (双)→糊精→淀粉
其他碳源物质: 其他碳源物质:
脂类、有机酸、石油等也能作碳源。 脂类、有机酸、石油等也能作碳源。
小试常加P、 小试常加 、 K 、S 、 Mg、Fe 、
五、前体物质
前体物质(Precursor):最终所需的代谢产 : 前体物质
物的前身或其结构中的一部分。 物的前身或其结构中的一部分。 在生物合成中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 在生物合成中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自身结 构变化不大,能显著提高产量的小分子物质。 构变化不大,能显著提高产量的小分子物质。 抗生素(Antibiotin)发酵中常用的前体物质: 发酵中常用的前体物质: 抗生素 发酵中常用的前体物质 抗生素 青霉素G 青霉素G 链霉素 红霉素 前 体 物 质 苯乙酸(或在发酵中生成苯乙酸的物质) 苯乙酸(或在发酵中生成苯乙酸的物质) 肌醇、精氨酸、 肌醇、精氨酸、甲硫氨酸 丙酸、丙醇、丙酸盐、 丙酸、丙醇、丙酸盐、乙酸盐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酶酸结合法之二, 酶酸结合法之二,酶酸法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α淀粉酶 酸水解 糊精、 淀粉 ———> 糊精、低聚糖 ———> 葡萄糖
30min 30min
优点: 优点:
反应时间短( ),产品质量较好 反应时间短(<2hrs),产品质量较好 ), 对原料要求较低, 对原料要求较低,淀粉乳浓度较高 对淀粉颗粒大小无严格要求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1.碳源 碳源(Carbon source)【糖类、脂肪、有机酸】: 碳源 【糖类、脂肪、有机酸】 能源物质, 能源物质,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 2.氮源 氮源(Nitrogen source)【无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 氮源 【无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 硝酸钠;有机氮源:豆饼粉、麦麸、玉米浆、蛋白胨; 硝酸钠;有机氮源:豆饼粉、麦麸、玉米浆、蛋白胨; 发酵菌丝体、酒糟】 发酵菌丝体、酒糟】: 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 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硝化细菌的能源物质 3.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Mineral nutrition)【 P、Mg、S、Fe、K、Na、 无机盐类 【 、 、 、 、 、 、 Pb、Cl、Zn、Co、Mn等】: 、 、 、 、 等 维持酶活力,调节渗透压、 值 维持酶活力,调节渗透压、pH值、电位等 4.特殊生长因子【生物素、硫胺素、肌醇等】: 特殊生长因子【生物素、硫胺素、肌醇等】: 特殊生长因子 构成辅酶的组成部分,促进生命活动 构成辅酶的组成部分, 5.水:溶解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水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酸解法
催化剂) 反应原理:淀粉 酸(催化剂) 葡萄糖 反应原理:淀粉——————>葡萄糖 高温高压 Starch Glucose
优点:设备单一、时间短(几分钟) 优点:设备单一、时间短(几分钟) 缺点:对设备要求高(高温、高压、高腐蚀) 缺点:对设备要求高(高温、高压、高腐蚀) 副反应多,淀粉转化率低 副反应多, 对原料要求高, 对原料要求高,淀粉颗粒大小均匀 淀粉乳浓度不能太高
第六章 培养基及其制备
发酵的一般流程
培养基配制 种子扩大培养 培养基灭菌 空气除菌 发酵设备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提纲
培养基的成分
能源物质 前体物质 碳源物质 氮源物质 促进剂和抑制剂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水分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酸解法、酶解法、酶酸结合法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酸解法、酶解法、
营养物质的调节
不同碳源的利用速度 碳、氮比例的调节 氮源利用及与碳源利用的关系 前体的控制 补料
培养基的类型
第一节、 第一节、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Culture medium):选用各种营养 培养基 : 物质, 物质,经配制成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 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合适与否, 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合适与否,对微生物 的生长发育、产品的产量、 的生长发育、产品的产量、提炼工艺的选 择和成品质量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择和成品质量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氮源利用及与碳源利用的关系
不同氮源的利用速度也不同。 不同氮源的利用速度也不同。
如:铵盐比硝基氮更容易利用。 铵盐比硝基氮更容易利用。
七、水分
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优良溶剂;(物质进出细胞) ;(物质进出细胞 优良溶剂;(物质进出细胞) 维持大分子结构的稳定; 维持大分子结构的稳定; 参与生化反应; 参与生化反应; 重要的物理性质: 重要的物理性质: 高比热;高汽化热; 如:高比热;高汽化热; 高沸点;冰的密度小于水等, 高沸点;冰的密度小于水等,保证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质量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其质量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第二节、 第二节、营养物质的调节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的浓度和比例很严格。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的浓度和比例很严格。直接 影响菌体的繁殖和产物的积累。尤其是碳氮比。 影响菌体的繁殖和产物的积累。尤其是碳氮比。 (维持正常渗透压,节约原料也必需) 维持正常渗透压,节约原料也必需) 1.不同碳源的利用速度 不同碳源的利用速度 2.氮源利用及碳源利用的关系 氮源利用及碳源利用的关系 3.碳氮比例的调节 碳氮比例的调节 4.前体的控制 前体的控制 5.补料 补料
一、能源物质
光能自养微生物: 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
如:螺旋藻生产单细胞蛋白
化能自养微生物:氢、硫、氨、亚硝酸 化能自养微生物: 盐、亚铁盐等无机物
如:细菌炼铜
异养微生物:碳水化合物、石油、 异养微生物:碳水化合物、石油、天然 气及石化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