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卢占龙(一)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二)建议课时90 ,学分4,(三)课程定位(课程体系中的角色)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
基本方法,为学生学生学习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食用菌生产技术》选择了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菌种生产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用菌生产》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设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通过一学期的食用菌生产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掌握各种食用菌形态结构、菌种培养、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基本知识讲清有关概念、教学主要以“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以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改革过去食用菌栽培的编排和讲授体系,首先以应用技能为突破口,尝试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教研组现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展现信息、电子所赋予食用菌生产的新内涵,基本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基地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为教学基地。
(五)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是:微生物遗传、蔬菜栽培(六)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1.知识目标:要求系统掌握食用菌代谢、生理、形态的理论知识,菌种的制作方法2.技能(能力)目标:学会食用菌制种,会栽培三种食用菌。
3.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七)教学内容介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
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
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1绪论2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3第二章菌种的制作4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5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6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7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8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一、食用菌的生长二、食用菌的生活史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第三节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第四节菌种保藏一、菌种的保藏方法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教学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
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二章菌种的制作[教学内容]第一节母种的制作一、培养基的制备二、母种的转接三、组织分离四、孢子分离第二节原种的制作一、谷粒原种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第三节栽培种的制作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二、接种与培养第四节液体菌种[教学要求]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了解:液体菌种。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教学内容]第一节香菇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二、香菇的栽培技术第二节侧耳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二、侧耳的栽培技术第三节黑木耳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第四节银耳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二、银耳的栽培技术第五节金针菇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教学要求]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教学内容]第一节双孢蘑菇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第二节草菇一、草菇的生物学特性二、草菇的栽培技术第三节鸡腿菇一、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二、鸡腿菇的栽培技术第四节竹荪一、竹荪的生物学特性二、竹荪的栽培技术[教学要求]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
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
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教学内容]第一节白灵菇一、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第二节杏鲍菇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第三节茶树菇一、茶树菇的生物学特性二、茶树菇的栽培技术第四节灵芝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二、灵芝的栽培技术第五节猴头菇一、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教学要求]掌握:白灵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茶树菇、灵芝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一、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三、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四、病毒性病害及其防治五、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第二节主要虫害及其防治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三、食用菌线虫及其防治四、软体动物及其防治[教学要求]掌握: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熟悉: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了解: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一、冷藏技术二、低温气调储藏技术三、辐射处理四、减压储藏五、速冻加工技术第二节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一、盐渍技术二、糖渍技术三、干制技术四、罐藏技术五、冻干加工技术第三节食用菌深度加工一、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加工二、食用菌饮料加工三、食用菌浸膏、冲剂加工四、食用菌调味品加工五、食用菌美容化妆品加工六、食用菌保健药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
熟悉: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
了解:食用菌深度加工技术。
四、实践环节实验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二食用菌母种的制作实验三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实验四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实验六香菇栽培技术实验七金针菇栽培技术(八)教学建议1.教学条件1)学习条件:多媒体教室、实验室301、学校实习基地。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微生物的知识、食用菌的知识。
2)教师条件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德育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会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有一定的服务行业企业能力等。
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等(结合专业任课教师条件描述)3)实践教学条件本课程校内实训条件:实验室本课程校外实习实训要求:生产实习基地(曹沙会菇房)2.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食用菌栽培是全国农业高职高专院校农学、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组织(结合课程特点说明)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分项训练、过程演示、现场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中,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方式,符合学生工作过程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选用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典型项目和任务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4.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虚拟教学等教学手段。
)(九)教学评价1.多元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60%,技能30%,态度情感10%的评价方式。
2.评价主体多元。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也可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
3.采用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十)说明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农作物专业。
2.学习情景的内容和工作任务的设计,是根据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于2014年进行修订的。
3.本标准根据环境和条件变化可适时修订。
如有国家或行业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准。
三. 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标准(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生物技术、园艺专业课,是学生知识技能课(二)、实训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掌握食用菌的制种及三种食用菌栽培方法。
2.职业核心能力目标:在学习食用菌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努力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职业道德素养目标:养成严谨、细心、求真的职业道德和不怕艰苦勇于承担重担的责任心。
(三)、实训内容与课时分配食用菌生产实践课程内容课时分配表(四)、本实践课程考核方案1.考核方案说明;生产实习占60%,理论占40%。
(五)、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食用菌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有社会生产指导。
(六)、实践教学条件:有实验室301室和栽培食用菌的大棚、菇房。
(七)、本课程实践教学建议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秩序,保证实践教学的安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建议学校建设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
四.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一)、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目的通过环境消毒、菌种制作以及食用菌栽培管理,可使同学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的把课堂有关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力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三)、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步骤和组织方式。
通过PPT的观看,实验室、实习基地的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四)、食用菌课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实践教学考核成绩= 考勤30% + 实验报告70%(五)、推荐阅读资料[1] 王绍树主编,食品微生物实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2] 陈子丹,赵再平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3] 王禾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苏世彦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5] 王文仲编著,应用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6]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编著,兽医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7] 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 刘清蒙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9] 赵富玺,姜国枢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六)、食用菌生产课程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和要求1、实践实训注意事项;2、实训安全教育与培训及要求;(实习协议书、实习保险等说明)3、学生参加实训纪律要求;4、学生对实践和成绩评定投诉程序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