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风湿性疾病是指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
2.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常见关节红肿热痛症状。
()√
3.对称性多关节痛超过六周,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
4.抗SSA/60KD抗体、抗Sm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
()×
5.HLA-B27阳性不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必须条件。
()√
6.SLE病人妊娠易发生流产、早产。
()√
7.慢作用抗风湿药也被称为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
8.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抗体。
()×
9.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和炎性因子产生()√
10.类风湿关节炎不累及中轴关节。
()×
11.抗着丝点抗体和抗Scl 70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性抗体。
()√1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累及横纹肌,以机体近端肌群无力为特点,不侵犯咽部肌群及呼吸肌。
()×
13.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常ANA阳性>1∶80,而干燥综合征或系统性硬化症患者ANA阴性。
()×
1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大多有关节毁损。
()×
15.赖特综合征是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与泌尿道非淋球菌感染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关。
()√
16.脊柱关节病的关节受累以骶髂关节及下肢不对称性关节炎为特点。
()√
17.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是远端指间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
18.类风湿关节炎不好发膝、肘关节等大关节。
()×
19.选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DMARD联合使用可增加疗效,不增加副作用。
()√
20.两种NSAID可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
()×
21.类风湿关节炎应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NSAIDs+SAARDs。
()×22.NSAIDs是非甾体抗炎药的缩写,DMARDs是慢作用药物的缩写。
()√23.抗角质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
24.某关节疼痛患者门诊查血清RF 1∶40阳性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25.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给予非甾体药物和抗风湿慢作用药物联合治疗。
()√
26. 类风湿关节炎多关节病变及多系统损伤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27.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以游走性大关节病变为主要症状。
()×
28. ANA阳性就代表结缔组织病存在。
()×
29. 狼疮肾炎的典型病理有弥漫性系膜细胞增殖,新月体形成。
()√
30. Schober试验是用来检查腰椎活动度的试验。
()√
31. Schober试验是用来检查腰椎活动度的试验。
()×
32.白塞病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皮肤脓疱疹为临床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病。
()√
33.赖特综合征是以关节炎、结膜炎、尿道炎为特征的感染反应性关节炎。
()√
34.干燥综合征是一组侵犯外分泌腺,特别是唾液腺、泪腺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35.CREST综合征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钙盐沉积、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趾)硬化及毛细血管扩张。
()√
36.雷诺现象是因下肢动脉痉挛或狭窄、缺血引起该侧下肢行走时无力、发麻、酸痛,行走至一段距离后被迫停下休息,待肢体血供恢复后才可重新行走。
()×
37.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即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临床特点,又不能分类为某种明确的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状态。
()√
38.笔帽征是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光改变,近断指骨变尖,末节指骨近端增生变宽。
()√
39.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皮下、肌腱或骨膜上出现结节,也可见于肺、胸膜、心肌等内脏深层。
()√
40.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是早期仅有较少症状,如雷诺现象、关节痛、肌痛和手肿胀等,尚不足诊断,可称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
41. 8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程中会出现皮疹。
()√
4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见的皮疹是水肿性紫红斑。
()×
43.活动期SLE 的贫血,主要是溶血性贫血。
()√
44.对AS诊断最有意义的是HLA-B27阳性。
()×
45. 类风湿结节可发生在关节部位,与疾病活动无关。
()×
46. 骨关节炎以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
()√
47.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以对称性、多关节、指腕关节病变为主。
()√
48. 痛风患者关节X线检查见软骨成线状钙化或关节旁钙化。
()×
49. 手骨关节炎远端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可有方形手。
()√
50.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B细胞活化、T细胞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