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1.土地的功能
①生产性功能②承载性功能③原料性功能④观赏性功能⑤储蓄和增值型功能
2.土地的性质
①土地的自然综合性②土地的空间尺度性③土地的动态演替性
④土地的利用价值性⑤土地的社会经济性⑥土地的永续利用性
3.辨析土地和土壤、生态系统、国土概念的异同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而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
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
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国土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综合概念
4.论述土地各组成要素与土地农业利用的关系
(1)气候因素①光能条件: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运动发展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不同植物对太阳辐射的需要求量不同。
日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②热量条件: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常用的积温指标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负积温。
日平均气温>=10为多数植物活跃生长的温度。
积温<1000,基本上无农作物生长。
③降水条件:谁是土地资源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衡量降水多少常用降水量、湿润指数或干燥度来表示。
湿润指数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湿润指数大于1为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1.0~0.6为半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0.6~0.3为半干旱地区,湿润指数小于0,3为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400mm等降水量线北起大兴安岭、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
此线以西以北是中国主要牧区,以东以南是中国主要旱作农业区。
800mm等降水量线是长江黄河分界线。
此线以北是华北和东北区旱作农业发达,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2)地形因素①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
②海拔③地面坡度④地面坡向
(3)土壤因素
(4)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
(5)植被因素:自然、人为
(6)社会经济因素
5.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土地利用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者(人)和利用对象(土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5.经济评价(计算题)
6.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
①自然要素②经济要素③社会要素
7.土地利用系统的目标
①经济有效性②生态安全性③系统协调性④结构适宜性
8.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基于一定利用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和利用土地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地域单位。
9.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物理性状
10.土地评价的作用
①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②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③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④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⑤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⑥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⑦为基础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依据⑧为土地布局管理提供基础
⑨为土地改良和土地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11.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
12.土地评价的目的(填空或简答)
最基本目的是查清土地的质量状况,为合理开发土地和科学管理提供资料。
①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②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③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④土地税费征收的依据
13.土地评价的任务
①阐明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②阐明土地潜力
③阐明土地适应性④阐明土地利用效率
14.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
①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②一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
③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④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15.土地评价的的原理(填空)
①多样性原理②综合性原理③限制性原理
④系统性原理⑤相对性原理⑥可比性原理
16.土地评价原则(简答题5分)
(1)针对性原则
(2)“三比较”原则①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②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益③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3)区域性原则(4)可持续性原则
17.土地评价类别
(1)按评价目的分①土地潜力评价②土地适宜性评价③土地经济评价④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⑤土地生态评价
(2)按评价途径分①直接评价②间接评价
(3)按评价方法分①定性评价②定量评价
(4)按服务目标分①单目标评价②多目标评价
18.土地开发利用程度(P70)
19.土地潜力评价由称为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所做的等级划分。
20.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点(必考)
③地潜力评价以定性为主②土地潜力评价的概括程度较高
③土地潜力评价级序明了④土地潜力评价结果较为稳定
21.评价系统(P87)
22.简述FAO《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及其特点(P108)
23.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对不同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进行的土地评价
24.简述《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评价系统及其特点(P118)
25.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区别和联系(P126)
26.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性等级。
27.土地评价的意义
①确定土地生产能力,为土地立法提供依据②确定生产耗费和产品生产的关系,为拟定土地税收标准服务③揭示土地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④采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进行质量评价,为土地管理服务⑤确定土地价值和价格,为土地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
28.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填空)
①土地生产力理论②土地区位理论
③地租地价理论④土地供需理论
29.对土地评价资料的要求
①准确性②连续性③完整性④典型性⑤可比性
3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的长期改造、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人类活动。
31.生态风险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作用。
32.生态风险的特点
①不确定性②危害性③内在价值性④客观性
3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生命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34.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
①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整体性②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③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④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
35.毛利分析法(P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