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眼睛与父母的眼睛有哪些相似之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DNA、染色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染色体模型。
2.课堂设计:
(1)学生通过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贴画活动,得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出遗传物质是DNA。
(3)通过教师展示染色体的模型,学生制作染色体的模型活动建构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以及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4)引导学生通过遗传信息→DNA→染色体→细胞核逆推总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课后提出问题:“通过克隆羊多莉的身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创设情境,为拓展学生思维,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
2.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
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概念的建构首先利用了课前调查、热点知识追踪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课堂上通过克隆羊的身世之谜贴画活动、模拟探究、制作模型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逐步认识概念;课后通过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巩固相关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这样,使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分析,主动认识理解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老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程度,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学生情况,设计出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先步步引导学生集中思维,让学生顺着思路逐一认识概念,然后,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未来。
由此还引发了“克隆人的利与弊”辩论赛;DNA模型的制作;基因食品的利与弊讨论等,我由此受到启发,组织了科普创新活动《基因工程科普系列活动》,并获得了18届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十佳奖。
当然,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我曾经在初一(2)班上课时,学生围绕克隆羊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学进度滞后,但学生却感到收获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触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想:只要每位老师有科学探究的意识,每节课都会是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