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机械设计基础 (第四章) 题型 计算题、作图题考核点:齿轮机构的尺寸计算和齿轮啮合的特性1. 已知一对外啮合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3mm ,z1=19,z2=41,试计算这对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中心距。
(6分)解:两齿轮分度圆直径:d1=mz1=3×19=57mm d2=mz2=3×41=123mm中心距:a=(d1+d2)/2=(57+123)/2=90mm2.已知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标准中心距a=160mm ,齿数z1=20,z2=60,求模数和分度圆直径。
(6分)解:由于a=m(z1+z2)/2 故模数m=2a/(z1+z2)=(2×160)/(20+60)=4mm分度圆直径:d1=mz1=4×20=80mm d2=mz2=4×60=240mm3.已知一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25,齿顶圆直径Da=135mm ,求该齿轮的模数。
(6分)解:因正常齿制的齿顶高系数为1,Da=m(z+2)=135mm该齿轮的模数 m=135/(z+2)=135/(25+2)=5mm*4 已知一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α=20°,m=10mm,z=40,试分别求出分度圆、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和压力角。
(10分)解:1)分度圆直径:D=mz=10×40=400mm 压力角:α=20°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mm d 4.6820sin 2400sin 2=︒⨯==αρ 2)齿顶圆直径:Da=m(z+2)=10×(40+2)=420mm基圆直径:Db=Dcos α=400×cos20=375.877mm齿顶圆压力角:︒===--5.26420877.375cos cos 11Da Db a α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mm Da a a 7.935.26sin 2420sin 2=︒==αρ*5 试比较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齿轮)的基圆和齿根圆,在什么条件下基圆大于齿根圆?什么条件下基圆小于齿根圆?(10分)解:基圆直径:Db=mzcos α齿根圆直径:Df=m(z-2h a *-2c *)=m(z -2-2×0.25)=m(z -2.5) 令基圆>齿根圆:45.4120cos 15.2)5.2(cos =︒-<->z z m mz α 故齿数Z <42时,基圆直径>齿根圆直径;Z ≥42时,基圆直径<齿根圆直径。
*6.有一半径为Rb=30mm 的基圆,求渐开线上半径为Rk=40mm 处的压力角αk 和曲率半径ρK 各为多少?(10分) 解:︒===--4.414030cos cos 11Rk Rb k α mm R k k k 45.264.41sin 40sin =︒⨯==αρ*7.今测得一标准齿轮齿顶圆直径Da=208mm ,齿根圆直径Df=172mm, 齿数Z =24, 试求该齿轮的模数与齿顶高系数、分度圆的齿厚。
(10分)解:全齿高:ha=(Da -Df)/2=(208-172)/2=9 mm齿顶高系数ha *=1, 顶隙系数c *=0.25,mm c h ha m a 425.029**=+=+= 则模数分度圆的齿厚 s=πm/2=3.14159×4/2=6.283mm**8在技术革新中拟使用现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一个齿轮的参数为:Z1=22,齿顶圆直径Da1=240mm ,另一个齿轮为:Z2=98,全齿高h a =22.5mm ,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5分)解:齿轮1:mm z Da m 1022224021=+=+=齿轮2:mm ch ha m a 1025.025.22**=+=+= 两齿轮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故能正确啮合。
*9.已知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标准中心距a=360mm ,传动比i=3,模数m=10mm ,试求两轮的齿数与分度圆直径。
(10分) 解:由122)21(Z Z i Z Z m a =+=得: 两轮的齿数:18)13(103602)1(21=+⨯=+=i m a Z ,Z2=iZ1=3×18=54 mm 分度圆直径:D1=mZ1=10×18=180 mm , D2=mZ2=10×54=54 mm*10试根据渐开线特性说明一对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但齿数不等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分度圆齿厚、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是否相等,哪一个较大。
(10分)解:设齿轮1的齿数为Z1,齿轮2的齿数为Z2,且Z1<Z2依题意:两齿轮分度圆的齿厚只与模数有关,因模数相等,故两齿轮的分度圆上齿厚相等。
因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而Db=mzcos α,齿数少的基圆小,形状越弯曲,所以齿轮1的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小于齿轮2的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
**1l 已知一对正常齿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a=25Omm, z1=23,z2=98, m 。
=4mm ,试计算其螺旋角、当量齿数、分度圆直径。
(15分) 解:螺旋角︒=⨯+⨯=+=534.14)2502)9823(4arccos()2)21(arccos(a z z m n β 当量齿数36.25)534.14(cos 23cos 1133=︒==βZ Zv 04.108)534.14(cos 98cos 2233=︒==βZ Zv 分度圆直径:D1=mZ1/cos β=95.041 mmD2=mZ2/cos β=404.959 mm**12试设计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已知z1=21,z2=32,m n =2,实际中心距为55mm ,问(1)该对齿轮能否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若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来满足中心距要求,其分度圆螺旋角β、分度圆直径d1、d2各为若干?(15分) 解:1)若采用直齿轮,标准中心距a =m(Z1+Z2)/2=2(21+32)/2=53 mm<55mm, 故不能采用标准直齿轮传动,否则齿侧间隙过大。
2))若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来满足中心距要求:螺旋角β=arccos(53/55)=15.499°分度圆直径: D1=mZ1/cos β=43.585 mmD2=mZ2/cos β=66.415 mm*13试求β=20°和β=30°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不根切最小齿数。
(10分)解:β=20°时:1.1420cos 17cos 17m in 33===βZβ=30°时:1130cos 17cos 17m in 33===βZ*14 试述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一对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0分)解: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与压力角分别相等并等于标准值。
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法面模数与压力角分别相等并等于标准值,外啮合时,两齿轮的螺旋角相等,旋向相反;内啮合时两齿轮的螺旋角相等,旋向相同。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两齿轮的大端模数与压力角分别相等并等于标准值。
**15. 一对标准安装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已知a=100mm, z1=20,z2=30,α=20°,齿顶圆直径d a1=88mm 。
(1)试计算下列几何尺寸:齿轮的模数m;两轮的分度圆直径d1、d2;两轮的节圆直径d1′,d2′。
(2)若安装中心距增至a ’=102mm ,试问:两轮的节圆半径和啮合角各为多少?(15分)解:1)21221*1z z a h z d m a a +=+=解得h a *=1, m=4 mm 两轮的分度圆直径d1=mz1=4×20=80 mm , d2=mz2=4×30=120 mm两轮的节圆直径d1′=d1=80mm ,d2′=d2=120mm2) 由acos α=a ’cos α’得 cos α’=acos α/a ’=100cos20/102=0.9213啮合角α’=22.888° 两轮的节圆直径mm d d 6.81888.22cos 20cos 80cos cos 11=⨯='='αα mm d d 4.122888.22cos 20cos 120cos cos 22=⨯='='αα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成语“峰回路转”“妄自菲薄”均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
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4.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中下层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于勒。
B.阅读游记,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