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科目汇总表_全

会计科目汇总表_全

会计科目 “借方”或“贷方”的记忆方法
分2大类:
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
、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需掌握教材37页会计科目表
基础会计学中所涉及到的5大类结转
1、购进业务中,结转已验收入库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2、结转/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归集完毕)
3、结转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完工产品转为库存商品/产成品
借:库存商品/产成品(产品入库)
贷:生产成本
4、结转库存商品的成本。

即:产品卖掉进入销售环节,产品的成本应当从库存商品结转到“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库存商品
5、结转损益。

即:结转到“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

因为收入-费用=利润,所以核算利润的时候,要通过2大类的分录结转,
才能得出最终的利润数。

1)要结转“益”类(收入类)的科目。

“益”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增加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
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

借:“益”类的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贷方表增加数,可以理解为收入使得利润增加)
2)要结转“损”类(费用类)的科目。

“损”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减少项,比如:营业费用、营业税金,营业成本
、管理费用、所得税等,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借方表减少数,可以理解为费用使得利润减少)
贷:“损”类的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3)通过前2步本年利润借贷方的比较,能看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是贷方大于借方说明企业是盈利,反之亏损。

利润分配:用来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总额或亏损弥补总额,即年末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中,
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如果企业是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对实现的利润可进行分配。

如,分给股东的利润;税后提取盈余公积金等。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利润、盈余公积等
将这2笔的利润分配数相抵,则可计算出未分配利润。

总之,关于结转的问题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

但有一个规律,
结转要从相反的方向转出。

如:营业收入平时取得收入的时候登记在贷方,结转到利润中核算利润的时候,
就要从借方转出,借记营业收入。

几个不容易区分的会计科目
1.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是在销售环节所发生的,如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销售中的运输费。

在日常管理环节或行政部门、厂部这类机构发生的办公费、报刊杂志费等计入管理费用。

而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计生产成本
2.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1)接受投资人(国家、个人、企业)投入的都计入“实收资本”,这部分是要有回酬的。

要在实现利润后,需 要给投资人分红、分利润的。

(2)接受捐赠的,即不图回酬无偿给予的,则计入“资本公积”。

(3)从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提取的叫“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弥补亏损,转赠资本,分配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