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假期作业答案

语文假期作业答案

语文第1天作业答案1. A.E (A3分,E2分,C1分)2. ①技术精湛。

开车多年,经验丰富,爱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②敬业本分。

开车兢兢业业,听从指挥,从不多言多语。

③善良有爱心。

即使违背老板命令,冒着丢工作的危险,下车救狗。

(每点2分,共6分)3. ①孙华前后表现的对比,表现孙华的善良。

②老总和老板不同处事方式的对比,表现老总的和蔼和老板的刻薄。

③老板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和对黑狗的态度对比,表现老板的自私冷漠。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对比也可酌情给分。

)4. 第一种:不同意。

(2分)①情节的设计上:陡生波澜,增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一步突出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如孙华善良、有爱心,老板看重金钱、忽视生命。

③主题表现上:进一步丰富小说主题的表现内容。

(三点,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第二种:同意。

(2分)①情节的设计上:已经比较完整,没必要再起波澜。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人物性格已经在前文得以显现。

③主题表现上:小说主题已得到有力表现。

(三点,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5.(1)我选择甲,理由是:象形字的书写形态,线条柔和,中秋明月,古韵生辉,应情切景。

我选择乙,理由是:弯弯的兔身,卷成圆形,化成中秋明月,玉兔回眸一望,便有了千种风情。

(2)我选择丙,理由是:玉兔俯身取食,寓意美味,“兔”字变形,突出企业形象。

我选择丁,理由是:刚直的线条,萌萌的眼神,醒目有神,体现了商标的简约风格。

每一点3分:“选择”1分;造型特色,1分;结合中秋或视频商标主题,1分。

造型特征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语文第2天作业答案1. D 2. B 3.C4.(1)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皇上)保全宽恕(他)。

”(趋,急速;诚,确实,实在;贷,宽恕;三个词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共5分)(2)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喝酒吃肉,设置灵位哭泣。

(于,对;尚,崇尚;御,享用,御酒肉,可翻译为“喝酒吃肉”;为,设置。

一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6.C 【解析】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不三不四:①不正派②不像样子;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赏玩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

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语文第3天作业答案1.(C )(E)(5分)答案C.本诗颔联“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E.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如此题应是闺中女子思念征夫的形象。

2.(1)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

杜诗则更多对诸葛亮的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

(2)陈诗“秋又深”以景结情,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

杜诗“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

3.选C得3分,选E得2分。

选A.B.D不得分。

4.①坚守职业道德。

索勒医生哪怕知道病人是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复仇,并在得知病人割腕后履行医生的职责,赶去救治。

②善良,富有宽容之心。

索勒医生得知仇人割腕自杀后,没有感到高兴,还打算救活仇人。

③细心。

索勒医生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谈话就发现病人有心结,并试图了解问题实质来解开心结。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5.观点一:不值得原谅。

(1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夺去了索勒医生父母、姐姐等人的生命,非常残忍。

(2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残暴行径也给索勒医生等幸存者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

(2分)观点二:值得原谅。

(1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被犹太人追杀,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已经受到了惩罚。

(2分)。

他认识到了过去的罪恶,向受害者道歉,最后自杀谢罪,作出了真诚的忏悔。

(2分)语文第4天作业答案1.选BD。

2.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3.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

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

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4. B、E(B项“悔恨”错,应为“痛苦”。

E项“婉约”的评价不准确,应为“豪迈”。

)5. 第一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快乐和欣慰。

(2分)第二问:①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

将屈原等人千方百计求得平安而终不可得的状况与作者隐居的状况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快慰之情。

(2分)②用典抒情。

借陶渊明自由、闲散隐居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乐。

(2分)语文第5天作业答案1.B(A.“暗示丁海生意越发清淡并最终关门的结局”错误;C.“心地善良”错,应该是老成世故或城府很深;D.“内心独白”错,⑦至⑩段运用的是大量心理描述。

)2.①年过古稀却身板硬朗,店前一声吆喝声音能传到朱家街,是一个精神饱满的人;②遭人挤兑仍真诚祝贺,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③立足现实,生意红火,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

(5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对即可)3.①可增强小说情节的可读性。

使情节逆转,波峰迭起,摇曳多姿,从而吸引读者。

②可凸显小说的主题。

丁老板装修门面想损人利己,结果是生意清淡关门盘店;白老板宽厚待人诚实经营,结果生意兴隆事业发达,这就凸显了经商有道亦有德的主题。

③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白老板被人挤兑后不怒反贺,其为人宽厚、大智若愚的个性得以显现;丁老板损人利己后满脑困惑,其狭隘自私、目光短浅的个性得以显现。

④充满耐人寻味的悬念效应。

受人挤兑不怒反喜,装修门面生意转差,这自然有悬念效应;而接手丁家斋的竟是白老板,这自然又激发读者去深思。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4.(5分)①刘诗意境凄清寂寥。

夜色已深,四周寂静,只有一轮明月相伴,将清辉洒满院子,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惆怅。

②王诗意境幽清明净。

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体现诗人的高洁情怀,流露出诗人对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5.(6分)①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

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的情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②以动衬静。

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晚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寥。

(或视听结合。

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随云、水而动的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悠远而微茫的晚钟声,让我们感受到山中景色的宁静寂寥。

)③寓情于景。

作者借茫茫的雾霭,稀疏的叶片,黯淡的山影,渺茫的钟声,清冷的月色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语文第6天作业答案1. D ,3分; E,2分。

2.①借景抒情。

首联用枫叶、空江、冻烟、西风、瘦马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远行朋友的牵挂惦念之情。

(3分)②对比抒情。

常年异地为官的思乡之苦。

朋友虽经斜日雁边、孤帆雪里的旅途劳顿之苦但就快回到故乡,而自己客居在外,有家难归。

③用典抒情。

尾联“寒鸥约”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情怀。

④直抒胸臆。

“魂梦从君”一句直接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只好魂随友归的思乡之苦。

3.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和E不给分。

(A“奴颜婢膝、毫无自尊可言”的推断不正确。

文中的阿平是个有着争议的角色,但不是反面角色。

E “有解雇阿平的冲动”于文无据。

B目的分析不全面,此处还有交代狗跑丢的原因等。

)4 欲扬先抑,先凸显其作为暴发户的形象,为后文表现其性格的另一侧面做铺垫(3分);交代名狗拉拉的不菲价值,为下文引出围绕拉拉的丢失发生的一系列情节作铺垫(3分)。

5接受遛狗任务时,受宠若惊;流浪汉与拉拉发生冲突时,先担心,后又惊愣在当场;拉拉跑丢后,先焦急后又绝望;从老板处得到消息后,喜忧参半;在急救室外等候时,他悔恨、自责;得到老板宽容时,他感激涕零,同时表现出自轻自贱;当老板“有点厌恶地”批评他时,他因不理解而陷入茫然。

(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6.阿平。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阿平展开的,即阿平是贯穿全文情节的线索式人物;作者对其着墨最多,且在塑造该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尤以心理描写为最;通过对其身上具有的人比不上狗的自轻自贱的心理的再现,讽刺了那些被地位和金钱异化的人身上具有的劣根性,且这一形象具有相当普遍的社会意义。

//杨富贵。

他虽然不是贯穿全文情节的线索式人物,但其言行直接左右了情节的起因、发展及最后的结局,如他让阿平遛狗,将被咬的乞丐找到并送往医院救治等;在如何对待狗伤人的问题上,作者将其与阿平构成对比,凸显出了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应该学会自爱自重的主题;通过对这一自爱、自重、自强及有责任心的形象的塑造,一改以往暴发户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两者都是。

在正反对比中,既展示了二人的性格特点,如阿平的自轻自贱,杨富贵的自爱、自重、自强;也表达了作者对待二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如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也凸显了主题,即人应该学会自爱、自重、自强,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杨富贵对阿平说:“我当年要是像你这样,把自己看得连狗都不如,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语文第7天作业答案1.B(理解有误。

“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

)2.B(理解有误。

草原丝路又称“回纥道”并非因其被回纥控制而得名,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而得名。

)3.D(无中生有。

“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4.A5. B(“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错,应为“农历每月初一”。

)6、C (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