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26课 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高中历史第26课 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完整提出。
1954年底,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 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原则。
(二)始有作为——五项基本原则
核心 保证 条件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
等
互
利
和
平
共
处
(二)始有作为——五项基本原则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 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 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交往大门
1972年2月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
1970年10月
斯诺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典礼
1971年7月
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 为尼访华做准备
1972年2月
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断交、撤军、废约)。 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
“ 《交收辽南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
1881年中俄《伊是犁条一约对》 孪生兄弟。周恩1来8曾44满年中怀法义《愤黄地埔指条出约》:中国
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国内:
①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继续存在
②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一)与旧外交决裂——三大政策
内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一边倒”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 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 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先后在珍 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苏 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主张动用在远 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中国的军事、 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 击”。随后苏联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1971年4月
Ø中日建交历史背景
①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 敌视中国
② 美国的“越顶外交”与中美《联合公报》 震动了日本
③ 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 当选首相
④ 民间外交的推动
(四)七十年代中国建交热潮
Ø 七十年代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 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 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联 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
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8年7月
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
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
(三)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 讨会上的讲话
对中国
Ø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Ø 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
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始有作为——五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 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 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 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
个
阶
段
五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改革开放
“一边倒” “一条线 一大片” “无敌国”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国际:
① 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VS资本主义阵营
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递送的国书。
(三)从容入“伍”——五六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与苏联建交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两 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 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 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 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 第一个条约。
——尼克松讲话
(二)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 速增长;12年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 衰退,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 耗资4000多亿美元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二)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不结盟运动
Non-Aligned Movement
七十七国集团
Group of 77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11日,经过漫长的多边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2年,中国和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④ 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
国内: ① 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② 提出“一条线”战略
(一)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Ø 为什么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霸权地位的衰落,弱化了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
•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 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始有作为——五项基本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的1反8动44分年子中在美外《交望上厦一条贯约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1858年中俄《瑷的珲。条清约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1世85凯8、年国中民法党《的天津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蒋介石,18哪60年一中个俄不《北是京跪条约在》地上办外交呢?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周恩来传》
1898年《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前外长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 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对世界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 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
(三)从容入“伍”——五六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第
第
一
一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交由
份
份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异同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 国经济的任务
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国际:
① 苏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国 处于守势
② 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 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
③ 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 的竞争对手
(一)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自信 豪迈 胜利 “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二)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一:
50个 32个
17个
1950年
1950年
1950年
(二)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 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 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 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 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本
战略互惠关系
(二)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3、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反恐”外交,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4月,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9月,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6月,青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11月,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二)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不 结 盟 独立自主 无 敌 国
(二)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与各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俄罗斯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国内经济建设略有成就 朝鲜战争的胜利
(一)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 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所 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三)从容入“伍”——五六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2、与17个国家建交
建国第一年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