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
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实效”即“实际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是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打造精品课堂,必须充分地备好每节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完善和创新,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学过程,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努力构建科学的、生态的、和谐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秩序和氛围,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
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我所带的一年级,就要求在学新课之前预习课文,包括“圈生字、标自然段、认生字、读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个心中的预测,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再进行教学二次设计,在上课之前,我一定要清楚我这节课要干什么,学生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
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
其次,课中绘声绘色。
教师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如善于组织课堂纪律,学生听讲专心,老师能把良好的习惯养成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我在教学中就很注重学生的坐姿,拿笔姿势、读书姿势等的训练。
课堂中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较快,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再次,课后反思进步。
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
及时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它会让我们少作一些无用功或表面形式;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探究教法指导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学生去欣赏、去朗读、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
同时,老师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
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
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
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最后,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
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
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
到不教。
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
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当然很多情况下是暗示,然而,在这及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里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引导学生学会答疑解惑。
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
教学中,我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
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竟争的精神。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
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 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上课开始,根据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的渴望。
课中让学生边学边思,让学生充分的相互交流。
感悟小女孩当时的幻想与现实的残酷、黑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容易理解些,难度不大。
最后在结束学习前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女孩现在来到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让学生再一次交流起来,同学们在充分的交流后,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深钻教材,探究教法、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