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崔吉华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应讲求实效。
在中学阶段,学生中似乎存在着一股暗流:学不学语文无所谓,重视也好,不重视也罢,其理由非常简单,本身就生活在汉语言的
土地上何愁“皇帝女儿出嫁”?况且语文成绩提升空间不如数理化,语文专业哪有外语专业就
业的火爆?于是乎,在学生学习中,语文成了最受伤的学科,在教师教学中,语文成了最无
奈的学科。
“误尽苍生是语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群巫师如是说。
不管怎样,语文教学终
归还得语文教学,教学就必然体现其终极目标——实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应该体现为三
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着极大的兴趣。
二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所讲内容大多能听懂。
三是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基本能运用于课外。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一个主体角色,众所周知,“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体中,“教”是主要矛盾。
然而在新课改年代,这一观念似乎有些颠覆。
变是要变的,但变的也仅仅是课
堂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的东西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始终根植于教育教学中,这一点毋容置疑。
正因为如此,能够将这三大实效有机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也的解有着深远的意义了。
有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如此,关键是学生对教师扮演的角色和所教语文学科要
有极大的兴趣,这才是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原动力所在。
倘若没有兴趣使然,其教学
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这就尤如演员唱戏一样机械的木偶行为总会引起观众的索然无味。
经
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对三种类型的老师特别感兴趣:一是潇洒漂亮的教师上课,比如某
些地方的小学或中学规定统一着装,女子化淡妆上课,即使不能口若悬河地大讲特讲,学生
往往也会凝神屏气地听讲。
二是教师本身才气十足,加之精彩的课堂表演,即使不具备所谓
的潇洒漂亮的特质,学生定会像欣赏绝妙的一流歌星演唱会那样,深深地被课堂吸引陶醉。
三是教师心存善良,视生如子,采用和风细雨般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有如坐春风般的感觉,
这样,学生也会对教师以及所教语文倍加关注。
兴趣并非只是与生俱来,也并非仅仅取决于学生的个人爱好。
当然,对于那些想学且想学好
的学生来说,无论在哪种情形之下,他总会发扬主人翁精神,这自然是另当别论了,因此,
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妨穿插一些与课内知识联系紧密的经典或精彩的内容,增加
学生求知的新鲜感,同时辅之以幽默讥趣的语言和一些令人捧腹的表演,还有多媒体的音像
效果配合。
这样的课堂决然是魅力十足的课堂,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兴趣听讲,没有兴趣去学,这种现象恐怕存在的可能性几乎太小了。
由此看来,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
科的浓厚兴趣,教师首先要有兴趣,并将这种陶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兴
趣感自始至终展现在课堂,展现在语文教学中,比起说教式的严谨课堂教学而言,比起严格
要求学生背诵或作业而言,其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应该说要丰厚得多。
关于第二个方面的实效性问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大约还存在四点不足:一是教师在课文
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即一篇文章的教学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哪些该不讲。
二
是多媒体运用的节奏安排问题,多媒体信息容量大,速度过快导致学生走马观花,来不及消
化理解就一闪而过。
三是语文教师本身的问题,有的教师不作深入研究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致使学生机械代地生吞活剥,甚至不知所云。
四是教师有时不注意学生接受
能力的分析,而片面地拓宽知识的广度或提升知识的难度,导致学生如坠云里雾里。
当然,
影响学生对知识弄不懂的因素不仅是这些,但这里强调的是教师的因素。
目前,教师在课堂
的角色定位成“导演”或“教练”,可能比较恰当。
在课改中流行的“教师只讲十分钟”或“教师不
讲让学生自学”的说法还有点不敢苟同。
试想,学生求知的主要源头是在教师那里,截断了这个源头,学生还能怎样,尽管有人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但完全舍去教师的口口相传
功能,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
因此,传统本色应保持,只是在此基础上适当注入断鲜血液也
未尝不可。
其实,课堂教学关键在于“量”上安排,“量”的适度一是维系教师教学的进度,二是减轻学生
理解消化的压力。
另外,学生情况也不容忽视,一个班的学生一般存在着两级分化,教师在
备课和传授知识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接爱知识的能力水平差异问题。
至于第三大实效性问题。
现在争论的焦点不外乎是破解方法需不需要向学生阐明。
众所周知,现在的语文高考题知识考点及题型基本呈固定模式,加之阅卷方式是通过网阅方式进行。
据
参加阅卷的老师反馈经验获悉,试题给分基本按答题模式来采分,学生自由试的想当然答题
得分不高。
基于这点,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务必将破解方法及答题模式一并向学生
灌输,让学生在考试时有的放矢,尤其是高三年级学生更应这样。
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令人
发笑,但就现在的考核机制来讲,教师教学势必会打上功利目标的印记,比如考核教师的教
学业绩,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按学生成绩排出名次,只要学生分数考高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校与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总之,语文教师讲堂教学的价值核心就是注重实效;不管是近的目标即学生成绩能考好,还
是远的目标即学生的终生发展的实现,这都是很好的一面。